2005-07-20 22:58:29羅希娜

語言

語言

我的主修是德文,我們除了讀跟寫,我們也被訓練聽跟說。因此有聽力課,老師每次給我們出作業,不管多難聽德懂的句子,我們都要想辦法在最快時間抓到關鍵字,在時間內理解後作答。聽懂一個字或是一個句子,在一大堆含滷蛋的德文中,只要聽懂一個字就夠我們高興很久。
遇到外國人的時候也常令我們很興奮,那大家都有可能遇到的英文為例子,要市有一個外國人在街上問路,或是問你事情,大家一定拉長耳朶,想法子聽清楚他到底想要問什麼,然後再小心翼翼的回答,深怕怠慢人家,留給他們台灣人的壞印象。
然而面對外國朋友,儘管彼此生長環境不同,加上對方可能母語也不是英語,這時候能溝通的地方就很有限,可是大家仍會已很慎重的心,聆聽彼此想要表達的心聲。小心的抓緊每一個字,深怕錯過什麼。
語言這時候只是一種工具,只要弄懂對方的意思,文法字彙什麼一切都不是太重要啦。
但是同樣都說中文的我們,卻甚少同樣用心的去傾聽別人的話,這已經不是語言障礙的問題了,也不是語意表達的問題,是這兩個對話的人願不願意靜下來聽懂對方說的話,然後再給予應該要有的回應。才不會每每各說各話,根本就沒有理會對方想要表達的,只顧著滔滔不絕訴說自己的苦處,訴求自己應該要有的權利,深怕沒有送到對方耳輪深處。要是彼此只是誤會一小件,那可真是浪費大半時間在兜圈子,或許還傷了和氣,計較老半天,多不值得阿。
儘管對我們來說,是沒有語言障礙的中文,是母語,也是需要細細傾聽的,畢竟要聽懂人家說的話,我們才有辦法接話,然後就他的話表達我們的想法,我們都長大了,該學會成熟的溝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