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變奏——「眾劇讀:原創劇本網讀計劃」(台灣篇)引言
新冠肺炎嚴峻時期,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甚鉅,社交群聚頻率大為減低,對於原本主要藉由群聚現場觀賞體驗的劇場演出,自然也影響很大;各地的劇場界傾力思索,另闢蹊徑,希望能夠絕處逢生。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於此時發起「眾劇讀:原創劇本網讀計劃」,線上、限時、跨地域,在為期四週的「香港篇」(http://www.iatc.com.hk/doc/106314)八個劇本之後,緊跟著推出「台灣篇」兩週四個劇本,我有幸居中協調,推薦了劉天涯《米奇去哪裡》、林孟寰《野良犬之家》、沈琬婷《吉卜拉》、詹俊傑《逆旅》,並將前兩部作品組成「日常篇」,後兩部作品組成「變奏篇」。
這四位年輕編劇,創作能量都正值旺盛期,質量也經常保持水準之上,所編創的作品,不僅跨足的類型多元,上演率、得獎率、出版率、討論度都有跡可循,有些作品甚至已譯為不同的外語版本。
其實四個劇本多少都含有「日常」與「變奏」兩種成分,不盡然以此兩種篇目名稱便將四個劇本隔出了楚河漢界,與其說兩套篇目是為了配合此計畫,不如說我們的人生本就處於「日常」與「變奏」之間,而戲劇正是將此二極終端與其間的漸層維度予以強化呈現。
於是,我們看到了劉天涯《米奇去哪裡》中,從中產階級的克制規律,逐漸荒謬變形成歇斯底里,戲裡觸及的鼠疫病毒而導致的全城瘋狂,似乎正呼應著當今的疫情現實,無論坦承吐實或隱瞞事實,都終將人類的日常帶往某種不可復返的極端變奏。這個劇本的節奏相當緊湊,即使只是網讀,應該都能感受到其瘋狂神經的脈動。
在林孟寰《野良犬之家》中,我們看到一對人模狗樣的兄妹,出入、起居於垃圾成堆的客廳之中,兄妹倆不時會盯視著大尺寸的電視螢幕,妹妹每天還會和媽媽去不同的下午茶餐廳,這些室內、戶外和影視媒體,構成了這對兄妹主要的生活認知空間、家庭與社會的關係連結;原本看似是個和樂安康的家庭,但卻在一連串的事件發生之後,處於建構與毀滅的拉扯之間,但到最後卻只能走向崩壞的境地。
在沈琬婷《吉卜拉》裡,將創作關懷轉移到外籍看護,她們離開了日常熟悉的家鄉,去到文化陌生的異地,既要學習新的文化語言,又像是個奇幻文本的說書人,自有一套與被照顧者之間的相處模式;然而,一趟陪伴外出,竟然成了一場被追緝的挾持逃亡,異文化的不理解與汙名化,導致最終不幸的結局,令人唏噓。
詹俊傑《逆旅》則強化了劇本的歷史縱深,透過一本《謝雪紅傳》的書寫與眉批,串連起三代台灣女性面對國事、家事、感情、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理想、認同等生命態度,謝雪紅為革命理想而奔走,海安為協助崇煇撰寫《謝雪紅傳》而離開家庭,ViVi╱梁靜為探尋母親海安與自己的身世之謎而追索家族秘史,甚至連張士允也以紀實攝影的方式,企圖表現每一位人像背後的生命故事,他和ViVi╱梁靜兩人以訪談及口述歷史的方式,從海安、海寧,擴及至文具店老闆娘,再加上一些遺留下來的書信,慢慢地拼湊出上一代理想滿懷的男女的恩怨情仇,這其實也反映了有心的年輕世代,想要探索家族史與國族史的認同渴望。
最後,套引鄭明河的《他方,在此處》:「在對抗病魔與死亡時,故事是我們唯一的辦法,故事是一門療癒的藝術,可以調配出解藥。」眾劇讀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