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臺北藝穗節——梗劇場《致深邃美麗的》
時間:2017年9月6日,週三20:0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1樓實驗劇場
演員版本:余佩真、陳雪甄、詹凱安、禤思敏
這應該是會被討論一陣子的演出,可能是因為演出的四十分鐘內,四位演員幾乎不太有什麼動靜,他們就只是坐著,各自以可能最舒服或較舒服或漸漸不舒服的坐姿,凝望著觀眾,不太有表情,但似乎又帶點愁眉深鎖的模樣,他們也和觀眾一樣,在思索著什麼的樣子呢!約莫只有注意到余佩真的視線會往斜上方瞄,是讓眼球稍微動一下嗎?不得而知。
這個四十分鐘的不動景象,應該也會讓看過的人,留下較久的印象吧;我將四十分鐘當作劇場景象顯影銘刻在腦內印象(長期而言,或許會成為某種「演員靈光消逝」的意象)的曝光時間,就像早期的攝影術,通常也是需要較久的曝光時間,聽說現存最早的一張照片,在1826年所拍攝,當時花費了八個小時的曝光時間呢!
人類的眼睛通常是停不下來的,總喜歡去捕捉動態中的事物,因此一旦意識到那四位演員「可能」、「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動作時,眼睛(甚至還有耳朵、鼻子、皮膚)就會注意劇場空間裏頭的裝置、影像、物件、服裝造型、燈光,當然,還有聲響、噴霧乾冰等,所有這些物、音、光、影的動,都是被巧妙設計、精準設定的,有更多是可以被大量「機械複製」的「藝術作品」,按照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八十幾年前的說法,如此的機械複製,正使得靈光消逝。我想這個演出,應該也兼具向班雅明致敬,及反思當代演員處於消費時代與新媒體時代,靈光正逐漸消逝或被消逝的年代,如何存在與自處?如何與物及環境相處?如何不役於物?
有一刻,有一陣手機震動的音效在觀眾席區響起,可能是蔣韜的聲音布置,也可能真是哪位觀眾的手機震動聲響這麼大聲(在寂靜中顯得特別大聲),於是一小區的觀眾的確有點騷動,忙著檢查自己手機的關閉狀態。這一刻,其實是我真正感受到的「鳳毛麟角般的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