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
雖然北京地鐵網看起來已經很密,路線也已經有16條,但這次(2016年9月15日至18日)下榻的宜必思酒店(Ibis Hotel),座落於機場線及10號線交叉換乘三元橋站附近,周邊基本上多是高樓與社區,沒什麼歷史文化古蹟,798藝術特區都還在七、八公里之外;再有就是快速道路,不太有閒散的氣息,有點不太習慣。
可惜下榻的酒店沒有單車可以租借,的士其實不太好招,公車系統及路線也尚未摸熟,電動載客三輪車不知如何計價,總之搞到最後,交通的問題全部交給地鐵及雙腳。
看到頭、眼低垂直盯著手機螢幕看的機車騎士,完全不顧路前車況,可能是因為北京地大路寬,所以似乎也沒發生或瞧見什麼交通事故。反而,不斷地聽到大車、小車直按喇叭,這點倒是挺討厭的;不過北京的喇叭聲,相較於上海而言,稍微不那麼尖銳刺耳,急促催命感也稍微少一些,多半是提醒的作用。
終於有機會來到胡同比較聚集的鐘、鼓樓附近,可以鑽街穿弄,四處逛逛。但是因為路小、車多、觀光人潮擠,所以有些路段不太好走,再加上到餐館用餐的車都亂停,更是把行人都擠上了馬路了;這要是在台灣,那些車早就被拖吊到違停保管場了。最詭異的是,平常都可以在各大路口看到指揮交通的警察(大陸的警察不是很多嗎?),這次也幾乎沒看到,怪怪,難不成都放中秋連假去了嗎?
少了在地人的帶路,多了自己找路的摸索,即使按照iPad 的地圖及路線指引,但有時也會走到不知名的岔路,就只能賭賭運氣,多繞幾個彎,還好最終還是能夠回到原來的方向和路線。有一、兩次到了晚上,方向比較不容易辨認,路標也看得比較不清楚,就曾走過一些冤枉路。
在部分大馬路邊的人行道上,有看到公共自行車的租借站,但因為要用大陸的資料做事先的登錄,才能取用,我沒有這方面的資料,所以只能望車興嘆!真希望下回再來北京時,能夠住在可以租借自行車的酒店,如此會方便許多。我的腳走到第三天,已經有點受不了了。
最後一天,選擇了到頤和園走走,十七年前(1999年11月初)第一次來北京的第一個觀光景點,印象中也是走頤和園和圓明園,這回再「走」,算是續前緣吧!沒想到一語成讖。搭乘地鐵直接到北宮門站,買票進場後,就隨性憑直覺與方向走,錯過一個岔路之後(我應該是走到了萬壽山後街),竟走上了西堤,趕緊看看iPad的地圖指示,我得逆時針方向繞一圈昆明湖、南湖,才有可能從仁壽殿那裏出園,走下來又不知是幾公里,不過這樣的走法雖然腳累痠痛,但人少、風景好,而且上次我完全沒走過這一大圈,兩次的經驗合起來,也算是走完一整圈的頤和園了,能夠完全走完的觀光客應該也不多。
在觀光客比較聚集的區域,隨之而來的觀光促銷與消費便層出不窮,比如票價區隔、導覽地圖、導覽解說器、隨身解說導遊、幫忙拍照、出租清宮裝以供拍照、刻印、中國節編名字、以姓名作畫、遊船、飲食、黃牛票、園中園另外收費、文創紀念品等,真是應有盡有。按照慣例,除了入門票之外(而且是選購部分景點、不含園中園的票種,人民幣三十元),我是一毛錢也沒給他們賺。
至於公共場所的安檢,感覺上在頤和園及機場可能是因為「十一」快到了,以及近來恐怖炸彈攻擊的事件頻傳,所以有稍微檢查得緊嚴一些,北宮門地鐵站甚至還要檢查身分證,我只能拿台胞證(卡)給他們看。再加上我在大陸地區根本沒有辦電子通關(因為常有機會去香港,所以在去年已經辦了),不論是海關或安檢,都只能乖乖地和大家一起排隊,而且他們把國際及港澳台的旅客全部擺在一起,所以大家只能就著幾個檢查窗口,大排長龍。這次從北京出海關,前後大概花了一個多小時左右吧!
北京的地鐵網路密,因此也造成有很多的換乘站,有些明明知道要從哪個車站出口上到地面,但找了半天,就是走不到該車站出口,結果發現它根本就在另外一條路線那邊,從這邊這條線根本過不去,有點傷腦筋。而走在地鐵站的磨石子地板上,不知是地板太滑,或者是我的休閒鞋底沒有什麼摩擦力(因為不是防滑塑膠所做的),導致我走路很不好施腳力,鞋底經常會滑,又因為我的腳板及小腿已經疼痛之故,更加不好使力。
這幾天待在北京,總共在四個不同的表演場館看了五齣戲,分別是小柯劇場(在798藝術特區裡)、九劇場(近金台夕照地鐵站)、蜂巢劇場、鼓樓西劇場,後二者分別在東直門地鐵站及鼓樓大街地鐵站附近,但走路仍需要一點時間,九劇場則要走更久一些,至於小柯劇場,距離最近的望京南地鐵站,也得走了快半小時。諸如此類的距離度量,真的是無法用台北的標準來想像。這似乎也表示,在北京看演出的話,單是交通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就要比台北來得多。那幾天,我在北京走路的總里程,應該超過二十公里。
這回到北京,待的時間並不長,只看了三齣當地的戲劇演出,分別是小柯的首部話劇《因為愛情一》(想必應該還有二、三、四之類的吧)、孟京輝的搖滾音樂戲劇作品《空中花園謀殺案》,以及彭遠江主創的黑色現實主義話劇《埋葬》。其實在出發前,曾經上了一、兩個售票網(如中演、大麥)查看我待在北京這段期間(9月15日至18日)正上演的戲,林林總總數十齣,有興趣的約莫六、七齣,但裡所謂的「有興趣」,有更多的成份其實是演出的場館,小柯劇場、蜂巢劇場、鼓樓西劇場,反正我都沒有去過,就想利用這次機會,先看看幾個場館,往後去北京的話,再看看別的場館。
在北京過馬路,不得不入境隨俗,不然的話,會等傻了。紅燈有些是規範所有的人車都不准通行的,有些則只有規範機慢車,也有些只規範行人,我是到了後來才慢慢知道,反正就是跟著當地人走,因為這裡的車,通常也不會怎麼禮讓行人,遇到紅燈似乎也是可以左右轉的,所以不論過大小馬路或十字路,絕對需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就怕不小心出了意外。
走在北京街頭或胡同裡,經常還是可以看到滿地或成堆的垃圾,甚至在一些飯店戶外(理論上,那應該是比較乾淨的地方)的矮樹叢或草坪邊,都可以看到環境所無法消化、無法自行分解的寶特瓶,幾個著名的觀光景點也都不例外。除此之外,走在胡同裡,也偶爾可以聞到空氣中傳來酸臭或腐臭的味道,可能是垃圾的味道,也可能是廁所傳出的味道。我記得十多年前初到北京時,北京版權局的朋友曾經幫我安排住在中南海附近的三星級旅店,走在附近的胡同裡,還可以看到許多茅坑公廁,蚊蠅飛舞,異臭四溢,許多的民家也都還燒著煤球;這次行程當中,一直沒有機會再到中南海或天安門附近,但我猜想,當年的茅坑和煤球,應該不再了吧!那附近應該都已經寸土寸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