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2 12:49:49于善祿

巡境祈福的熱鬧與反思——評差事劇團《尋•里山》

時間:2016911日,週日16: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及戶外劇場

 

演出空間涵蓋了歌劇院正門外側的草坪及淺水池、一樓大廳、過道,以及小劇場,甚至在小劇場的演出,也是從連接戶外階梯半圓形的仿古希臘式劇場開始,途經民眾聚集的空間,尤其是和淺水池戲水孩童的互動,應該是最能吸引眾人目光與歡笑的段落;演員擎著偌大的杖頭傀儡,配上吳文翠的胸前擊鼓聲,戴開成的鈴鐺聲,如此的游走移動,既使得表演藝術與民眾親近自然而然地吸引民眾參與,亦符合演出內容的巡境祈福意涵。

 

演出的主題和環保有關,原本潔淨自然的環境被人為地污染了,必須找到方法讓它恢復,故事並不複雜,寓之以墨西哥的傳說,表演形式則運用了鼓花陣,演員時而穿梭於觀眾席,甚至到了演出的最後,不僅分享了一些小米粒給部分的觀眾,還邀請所有的觀眾拉著不夠長的粗紅繩,包括演員,讓大家圍成一個大圓圈,集結大家謝天、謝土地的精神力量;此時連通階梯戶外劇場的機械橫移門又打開了,所以整個大圓圈是延伸到戶外的。可以說,這個演出對於空間的掌握與應用是頗有巧思的,所造成的效果,基本上也和形式及內容都契通。

 

場中所擺置的四尊象徵「春」、「夏」、「秋」、「冬」的乾草編織芻像,造型與線條都算美巧,然而置放在如此後現代感十足的建築空間中,原本可能會有的土地氣息或與生態環境的連結感,反倒少了許多,儼如被生剝隔離的非生物,有點違和感。當然,或許也可以從象徵的寓意角度來解讀,這表示環境的遭受破壞,已經使得自然生態與土地節氣的守護神自身難保。

 

這一切都指向人為的過度開發,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其連帶所衍生的代價就是原本純淨的環境受到污染的威脅,甚至是嚴重的破壞、駭人的毀滅,而如今則是變本加厲地向人類討債,人類種惡因、得惡果。關於經濟變相發展與資本主義文化邏輯的批判,一直是差事劇團與編導鍾喬的創作主題關懷,堅持永遠的左翼批判與行動劇場,面對不同時期社會所出現的相關議題,其態度始終如一,倒也令人感佩。

 

從場外演到場內,途經之處確實吸引了假日在大都會歌劇院休閒走逛的民眾的目光,也有部份觀眾繼而進入小劇場觀賞全劇的演出,只是在休閒、走逛、看熱鬧的心境之餘,可以從作品中獲得多少的反思與啟發,甚至還能有後續的積極行動,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