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 04:19:54于善祿

古意盎然的歷史歌仔戲——評鶯藝歌劇團《空棺謎》

時間:2016年5月8曰,週日19:30

地點:全臺祀典大天后宮

演出:鶯藝歌劇團《空棺謎》

 

對我來說,至少有超過三十年,沒有好好地坐在廟埕看完一整齣歌仔戲,那已完全是兒時記憶;長大之後,所接觸到的歌仔戲,幾乎都已經是所謂的「文化場」,真正跑江湖或跑碼頭的野台歌仔戲,則很少遇到,即使偶遇,也多半匆匆一瞥,沒能完整看完;雖說客觀的事實是全台灣的野台歌仔戲班,的確團數不如昔日的全盛時期,但現存的戲班仍努力地經營、拓展戲路、傳承表演技藝;所以問題在於我,隨著看戲口味的養成與習慣,自己的時間多半分配給現代戲劇與表演藝術,自然而然地就逐漸遠離了野台歌仔戲。

 

故此,這次能夠有機會在全臺祀典大天后宮的廟前廣場,觀賞鶯藝歌劇團所演出的《空棺謎》,其實是既興奮又期待的,一方面可以重溫兒時記憶,另一方面也可感受歌仔戲在民間的活力,來自於戲外全場的看戲氛圍,可能感動要大於舞台上的戲劇表現。

 

「空棺」,指的是明鄭歷史上的寧靖王,在鄭克塽降清之後,守節自縊殉國,曾受其恩德澤被的莊民與佃戶,為避免其屍與墳被施琅軍隊搗毀、鞭屍,竟造了一百多座的偽墓空墳,就算施琅憤而大開殺戒,仍無所獲。這樣的歷史之謎,充滿了忠義氣節、德官良民,在編劇劉秀庭的歷史再現筆下,更強化了族群融合(原漢友女子、通婚)、台灣寶地、習文敎化等精神價值,前人的犧牲換來後世的安居樂業。雖然有一點點古板教化,但在這個價值混亂的年代,適度的老派保守,也沒什麼不好。

 

我特別喜歡這個演出用了許多耳熟能詳的歌仔曲調,設於觀眾席後方的文武場樂師,只要音樂前奏一下、曲調拉開,對照著曲詞字幕,幾乎都能跟著默唱;這幾年所看到的「文化場」歌仔戲,幾乎全屬新編,不僅故事新編,連曲子都新編,這裡頭當然牽涉到戲曲改良新編,以適應新時代、新觀眾的劇種存續考量;我純就一名觀眾的美感經驗來說,有很多時候還是不太能夠適應新編戲曲的「交響樂化」,少了幾許傳統文武場的鏗鏘板眼,就覺得少了一些戲曲的靈魂。

 

演出地點選在全臺祀典大天后宮這個國定古蹟的廟前廣場,該建築與故事的主角寧靖王有密切的關係,當時是為寧靜王的府邸,也稱「一元子園亭」;後來寧靖王殉難前,將府邸移交給了住持;有清一代,曾改稱為東寧天妃廟、天后宮、大天后宮、大媽祖廟等名稱,還曾經做為台灣民主國劉永福總統的辦公室;直到1985年,才被審定為國家級的歷史古蹟。所以我們就在歷史曾經發生的現場,看著這一齣關於寧靖王、五妃、南明、鄭王朝、西拉雅族人、清王朝的歷史歌仔戲,劇中人物彷如穿越歷史時空來到現代,或者說我們乘坐戲劇時光機回到十七世紀,十分有趣。

 

最後謝幕時,團長代表說話,並提到了一大堆的感謝名單,要成就這麼唯一的一場《空棺謎》,還真是得「勞師動眾」,甚至連許多親友都拉進來了;而在致詞感謝的過程中,也有若干的觀眾趨向舞台前緣,送上紅包。或許真的是我離野台歌仔戲有點遠了,真覺得這樣的觀演關係既自然又純樸,也表達了觀眾對於演出團隊的支持與鼓勵,這畫面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