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2 00:03:24于善祿

有點老掉牙的《十字路口》

時間:2016年5月8日,週日14:30

地點:涴莎藝術永華館

節目:曙光種籽舞團《十字路口》

 

觀眾一進到涴莎藝術永華館的黑盒劇場中,找到自己屬意的的位子坐定,應該就會很容易地發現表演的舞台區域,被設計成十字路口的意象,不僅在舞台地板交叉,象徵道路的白色方條,還延伸到舞台後方的黑色布幕上;而在埸上的部分角落,則擺放了一些板凳;這些「十字路口」及「社區小公園」的設計與裝置,與其説是象徵,不如說是再現或明喻。

 

創作者主要在叩問一個有點老掉牙的問題,而且答案永遠會因人而異,那就是「在人生每一個十字路口的選擇時刻,你會選擇向左?還是向右?」在這個作品中,創作者也透過劇場這樣的「異托邦」,提供舞蹈敘事中的角色,讓他們的人生可以有重新選擇的機會,只是這樣的機會,在現實生活中,不見得會有。創作者當然是想藉由如許的藝術慰藉方式,讓被生活現實與殘酷世界逼壓的鬱悶,可以有個情緒出口。

 

雖然有好幾個舞段,但整體的編排與舞者的肢體展現上,看起來差異不大,的確有傳達了部分創作意圖,但重複性與沉悶感不低。比較特別的是,演出中安排了由張釋分這位劇埸演員,去承擔部分需要口白表演的工作;另外,就是臨表演結束前,有一段是所有表演者均聚坐在左下舞台一角,和觀眾一起看著一段約莫十分鐘左右的影像,其內容主要在訪談一些女性,攝影鏡頭的視框刻意不將受訪者的臉孔攝入,她們各自說著自己的身體、生活、家庭、性向、理想,乍聽有點雜亂紛呈,但細想這其實是女性在表述與發聲,説出她們對當代社會與個人處境的關懷。

 

然而,我認為這個舞作在陳述的方式上,仍有一些疑慮。我相信其表現的主體,仍是舞蹈或身體律動,創作者也的確有滿腹對於當代生活與時勢時局的感懷與牢騷,但偏偏這些訊息,有更多是從舞作中非舞蹈敘事的部分中獲得,失卻了舞蹈與身體可以敍事的功能,個人覺得有點可惜。再者,就創作理念來看,如果説當代的日常生活會突然不預警地發生傷亡慘重的意外,即使在「劇場異托邦」可以重新選擇、再來一次,但在作品的最終結尾,卻又暗示著一切的日常與自然都是美好的,如此一來,不是自相矛盾了嗎?日常就是會有意外與死傷,卻又以日常為救贖?我寧願相信存在主義哲學的荒謬,卻不太能夠被曙光的《十字路口》所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