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細雨
早就想要來西貢了,但是遲遲未能成行,一方面每來香港,行程必緊滿,另方面過往都太依賴地鐵、渡船和電車,未能好好利用巴士,這次到香港,倒才覺得巴士可以帶我到更多地鐵到不了的地方,比如赤柱、西貢,而且一般的遊客也比較少,走逛起來,更為悠閒自在。
在油麻地的登打士街,搭上直達西貢的小巴,一路往新界東北方向行駛,越近西貢,越發覺它真的像香港人所說的「後花園」,小巴蜿蜒在低矮的群山丘陵之間,車外雖然細雨、白霧迷濛重重,但不時出現的綠意盎然,和較為低矮的屋舍,風情的確不同於香港鬧區,這樣子的地方,在日後訪港之際,應該要多探尋,發現香港我不熟知的更多面向。
到了西貢的巴士總站,下車之後,沿著漁港碼頭走,往左一整排,幾乎都是出海巡遊(如地質公園導覽,再加上一、兩次的離島登陸遊,加一加,差不多是兩個半小時的行程)的販售攤位,這在香港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只要有一個能搵錢的工,或者是一個能八卦的人事物,許多人就會蜂擁而上,形成熱點效應,完全不去顧及是否會造成供過於求或過度輿論消費的後果。
往公眾碼頭的右邊一看,一間又一間的海鮮餐廳,完全可以看得出來,像我這樣的單幫客,對那些站在店門口、人行道的攬客店員們,根本看不在眼裡,我對他們來說,沒有服務的價值;團客、合桌的肥羊,應該才是他們想要做的生意。
想要一覽漁港的全貌,大概只能往高處爬(之前有一位香港編劇朋友陳志樺,邀我在旺角的朗豪坊吃飯,他就曾對我說,在香港,想要有比較好的風景,只能往高樓、山頂或郊野,才有可能,此言果然不虛)。我在鱗比櫛次的海鮮餐廳附近的一個海鮮拍賣市場碼頭往南邊望,發現那邊的小山坡上面有一棟白底黃紋的建築物,在綠樹、黑山、白霧之間,倒是挺突出的,我決定繞過去看看。
繞過碼頭,來到「對面海村」(真的,它的地名就喚這個),爬上斜坡小徑,才知道這棟建築物的名稱,叫做「中華完備救恩會」;往下看,整個西貢漁港盡收眼底,這也才發現,在市區邊緣、與山丘交接之處,仍有些地盤新建案在興蓋當中,甚至走在罕無人迹的「對面海村」穿村小徑時,還是能不時地看到一些地產販售的廣告,香港的地產霸權與勢力,果然是無孔不入,滲透率極高。
不過話說回來,這回初次造訪西貢,基本上,感覺仍是很舒服的,像我現在坐在「對面海村」的一處角落,寫著旅人心情,一個多鐘頭過去了,穿村小徑看不到十個人,而且完全沒有遊客走到這裡,距離西貢市區中心的道路,也還是一段距離,充耳所聞,只有雨滴答聲、微浪拍岸聲、鳥鳴、狗吠,如此而已,真是太悠靜了,要不是還得回到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看Peter Brook導演的《戰場》的話,我都有點不想走了,或者停留到晚上,看看這裡的點點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