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文章,作者:古峰】當代台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如何跟著一個人的眼睛看世界
【善祿按:這篇文章是我的一位學生古峰所寫,這學期他修了我在系上所開授的「臺灣劇場史」課程,期末作業所寫針對我在2014年所出版的《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一書的相關回應心得,文章徵得他的同意,在此全文轉貼。】
今日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發達、評論到處流竄的世界裡,不管是對於社會事件、環境議題還是一齣戲的好壞,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與價值觀,理念千千百百種,然而要如何從中判斷出這評論是否是對自己有幫助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所謂的網路屁孩或只有感性沒有理性的發言我們不予以討論,但說得出幾番道理,或是學問淵博(或看似淵博)的人也不算太稀有,這些人可以長篇大論,憑著自身經歷和多年閱讀所攝取的知識,將事情以自己的觀點分析透徹,娓娓道來,偶爾吊吊書袋也無傷大雅。身為讀者的我們要如何在廣大的「評論海」當中汲取對自己有益的養分,我想這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而站在評論家的角度看事件,我認為是首要步驟。
研究評論的首要工作就是研究評論者,本文也就著重於《當代台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的作者:于善祿。對於此人的生平記事至今還沒有做過專門的整理,我們只能從網路上得知此人來頭不小,大學就讀輔仁英國文學系,取得學士學位,研究所就讀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獲碩士學位。曾任揚智出版社企劃部主任、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資深現代戲劇工作者叢書」企劃主編、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戲劇學刊》主編、中華戲劇學會電子報聯合主編等職務【註1】,亦有三本著作。
以其就讀之系所以及獲得學位的成果判斷,加上面相上給人的印象,我們可以得出,于善祿絕對是一名飽讀詩書的學者型評論家。另外,我們可以由他所經營的網路平台「LULUSHARP」中得到更多資訊(雖然以研究一個人來說較為零散),如果將「LULU」、「SHARP」分開來看,「LULU」就是「祿祿」的音譯,使用疊字作為自己的暱稱,不難想像「祿祿」絕對是一位保有赤子之心、可愛的人,然而我們無從得知自2002經營以來(最老的一篇文章發布於2002年1月19日),網站名稱是否有過更改,但就筆者認識于善祿的這幾年以來,身旁的人和筆者都以此稱呼和他打招呼,他也總會回以燦爛的微笑並揮手問好,而對於一位已過不惑之年的學者來說,突然以疊字作為自己的暱稱似乎也有些反常,因此綜合上述觀點,筆者推論于善祿所經營的網路平台始終以「LULUSHARP」作為門面,也象徵著初衷依舊。而緊接在「LULU」後面的「SHARP」就非常耐人尋味了,「SHARP」是尖銳、鋒利的意思,同時亦有詐騙或是小偷之意,然代表後者的意思較無可能(除非我們想把「LULUSHARP」這個招牌拉到一個總體人生的境界來探討,如此得和于善祿的生平做大量的對比或是從中找尋影射和巧合),在此很明顯的,「SHARP」代表著祿祿絕對會就事論事,以非常鋒利的角度「切入」討論,並且為了使之維持鋒利,知識量和文學素養也都要在評論中表現出來,碰到任何專有名詞一定要附上英文名稱,這才是做為學者的態度,而當「LULU」和「SHARP」結合在一起時,這把可愛又尖銳的刀就誕生了,他笑傲江湖,笑裡藏刀,可愛和幽默是他的刀鞘,知識和素養是他的刀身,拿著這把刀,于善祿縱橫兩岸三地二十餘載,至今「揮批」過的不只是戲劇評論(大大小小多不勝數),也從人生和戲劇的比較中刻劃出不少精彩的文字,著實為台灣戲劇界帶來莫大的貢獻。
從于善祿經營「LULUSHARP」的態度我們可以得知,祿祿絕對是一為深愛劇場的人,並且不為別人,只為自己那狂熱於劇場的心【註2】。自2002年以降,看著至今發表於評論台上的文章,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常態,那就是零回應、零推薦、零收藏,然而網站每日瀏覽人氣還是能到三、四百之多,但這是一個受大量光顧卻鮮少獲得回饋的一個網路平台。隨然于善祿的評論也會發表於其他文字平台上,甚至還有線上授課,然而他依然不屈不饒地持續經營著「LULUSHARP」,這就像一位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做得東西好不好吃的廚師自己開的一間餐館,顧客大多面無表情吃完就走,不過反正最讓他開心的還是做菜這件事,更重要的,他以此為傲,而且還是有人肯吃,還是有些許顧客願意交流,這不就足以讓人感到愉快了嗎?
于善祿以英國知名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的一句話作為台長資料介紹:
邏輯使人善辯,哲學使人深沉,歷史使人聰明。
筆者認為,這一席話就是于善祿眼裡所看到的世界,因此,當我們在閱讀祿祿的評論時,不妨放下身段想想這句話,也許我們就能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並從中找到對我們有幫助的東西,進而成長茁壯。
【註1】來源:http://www3.nccu.edu.tw/~shanghai/hscamp11th/te01.htm
【註2】詳情請見<一個尋找劇場的戲迷>,《聯合報》繽紛版,1998年8月16日,36版 ,該文亦於2002年發表於「LULUSHARP」上,網誌: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17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