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23:10:44于善祿

讀陳建成《解》

這是一個很沉痛的故事,因為它勾起了近年日本和臺灣幾宗令人髮指且心痛的無差別隨機殺人案件,包括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曾文欽殺童案,以及鄭捷捷運殺人案等,雖然陳建成試圖以破碎的場景與多道敘事界面,來拼湊這張勢必永遠也無法完成的殺人拼圖及其背後社會構成的原因,但就算原因都找到了,謎團都解開了,那又怎樣?就能夠完全遏止隨機殺人的事件發生嗎?這個「解」,其實牽扯出更多的「結」。

 

主角小智二十五歲,從小成長在一個親子關係與家長管教有問題的家庭之中,父母分居,爸媽和親子之間的關係都不好,母親因為身為零售業公司主管,工作相當忙碌,對於孩子的管教很有限,只能在功課表現上有些要求,或者給錢讓孩子自行處理三餐與生活;弟弟的功課表現雖然要比小智好些,但卻沒有去參加大考,回到家卻只是一味地用拳頭搥打牆壁,打到都流血了;小智似乎從小曾被家暴,被家裡趕出來,頭被壓進浴缸的水裡,被關進儲藏室,哭的時候嘴巴被塞毛巾等或許那只是在其真假不分的幻想中感嘆部分人生,而非其親身經驗,但在如此幾乎沒什麼親情與責任的家庭裡,沒有任何溫暖,家庭功能與成員關係的確趨近崩毀。令人寒心的是,這樣的家庭崩毀,在當代社會中,屢見不鮮。

 

小智經常掛在網路留言板,他認為那裡才是他的家,而網路留言者才是他的家人,因為至少他們會對於他認真的自我否定言語予以回應,虛擬的網路身分背後仍是個人,他在這裡找到了某種存在感;然而仔細觀察小智的留言內容,無非都是完全否定自己的外型長相與內在性格,沒有異性緣,自覺醜陋,毫無自信,屬於人生失敗組,他似乎是要藉由自我貶抑的方式,以博得網友的關愛,不管是出於一兩句話的關心,或者罵他已經離題,他都甘之如飴,將在家庭裡、職場上、現實中無法得到的缺憾,轉移到網路世界裡。

 

對於家庭、親情、生活、感情、工作等,幾乎一切的一切,都冷感且無表情,有人說像小智這樣的人,是無法表達情感,不知如何表達情感;於是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待他被網友小玲拒絕再次會面之後,頓時將這已累積巨大的負面情緒,轉化成為無差別隨機殺人的衝動,劇本就結束在捷運列車關門離站後燈暗,讓人立刻聯想到鄭捷事件。

 

其實戲裡還出現兩次的便利商店,店裡總是雲集一堆怪咖,大概只有男店員是比較正常的(或者說那是經過公司教育訓練出來的,而那就是正常嗎),其餘的角色不是有強迫症,就是有焦慮症、妄想症、恐荒症,要不就是搶劫犯,這些人難保哪一天不會像小智一樣爆發開來?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劇本不只是在寫小智,也在寫這一群人,甚至是在寫當代社會的每一個人,不論「正常」或「不正常」,都是冷感與無緣社會的共犯結構分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