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點子劇展《台北日和》、《本能》
時間: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狂想劇場《台北日和》
創意基本上從荒木經惟的攝影作品,以及電影或書《東京日和》裡陽子(荒木經惟的亡妻)的絕筆文字而來,由於陽子的文字充滿生活感受與對兩人感情的描繪,所以抒情成份頗為濃厚;另外就是讓演員仿效攝影作品的景物內容,合力擺出相應的集體塑像,不斷地在不同的塑像間轉換。老實說,概念似乎還不錯,但轉換成劇場的再現形式,卻顯得有點沉悶與無聊,彷彿創造出了某種情境,但同時也在這樣的情境裡頭耽溺太久,整個作品不怎麼靈動。
比較搶眼的設計大概屬舞台前緣的白色拉曳簾幕,將攝影作品放大投映在其上,層層疊疊,甚至還會透映到舞台的天幕,再加上水藍色系為主調的燈光,造就出一個虛影幻夢的表演空間。
除了飾演妻子陽子的陳佳穗之外,其餘的演員都沒有太特出的角色扮演表現,他們主要是構成不同塑像的肢體元素,在造型與沉穩度上,劉廷芳依舊是讓人目不轉睛的焦點,她是近兩年來特別令我注目的年輕劇場演員之一。
到目前為止,狂想劇場除了廖俊凱之外,尚未培養其他導演;然而廖俊凱近兩個月總共發表了三個新作品:《寄居》、《台北日和》以及《北方意念》,顯然有點分身乏術之感,沒有辦法精緻地好好發展與沉澱,每個作品大抵都只能達到六、七十分的成績。
一直社劇團《本能》
由許多日常瑣碎的片段所組成,多半來自於當代台灣社會的家庭生活與新聞媒體報導,內容包羅萬象,開頭一段呈現現代親子關係的疏離,頗能體現當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家只是暫時回去休息的「青年旅舍」,而雙親(尤其是母親)就像廉價的傭人一樣,忙於家事,孩子視之為當然,予取予求,完全不顧其精神狀態,云云。另外,則是在這許多片段當中,掺進年輕人對於時事新聞事件的關注、參與與諷刺,藉此表示自己與社會時勢與時俱進,但這些多半只是派對狂歡式的參與,展現自己是偽知青與假文青的參與,表示自己很熱血,與社會不脫節,湊湊熱鬧,做做樣子而已。
這些片段主要由身兼現場DJ的導演陶維均以熱門音樂來黏縫,經常讓人覺得音樂的比重多過於戲劇的演出,也讓人懷疑,如果去除掉這些現成音樂,這演出是非常凌亂散漫的,似乎刻意表現出「凌亂散漫」,但看起來真的雜亂無章,而且表演貧乏無力,很多時候都只是表演者的自我取悅與歡愉,這大概也正是這一代青年的某種共相。
最明鮮的部分就是現場音樂DJ,不斷地播放著國語、日語、英語的流行熱門歌曲,用這些強烈的情感表達媒介,去烘托與表述諸多戲劇片段的情感碎片,「碎裂」是這個作品給人極大的印象。
每位演員幾乎都有一段主戲,從其角色的立場與角度訴說其存在處境與內在心境,但可惜的是,表演的線條與能量較為平淡無奇,令人印象不深,有些甚至面貌模糊,可能肇因於片段碎裂式的結構。因此主題大過於演員的表現。
日常、瑣碎,像蚊蠅一樣,會對社會新聞與公民行動「叮」一下,表示參與的樣子,但對自我卻終究是茫然與惶惑的。
雖如上述,但因演員與角色與觀眾的年齡相近,這似乎就是替觀眾尋得一個情感表達的出口,也是他們所熟悉的生活樣態與生存處境,所以頗能得到共鳴。
老師好久不見,突然看到這篇評論,看到老師對於廷芳的期待,非常開心!也謝謝老師對我們的鼓勵,我們會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