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空間舞蹈團──2013春季演出《NOs》
時間:
地點:水源劇場
NOs,這裡指的是〈無蹤〉(No Trace)、〈無名〉(No Name)、〈無間〉(No in Between)三支舞作的總集,舞作的標題都頗有道家哲學的況味,它們曾經發表於不同年代,經過了時間歲月的洗刷,重新組構,排成一晚的演出。
看起來,水源劇場對於觀賞舞蹈而言,觀演距離似乎稍嫌近了些,或者應該說,表演區的寬幅稍大,當舞者多次分散在舞台左右兩側,各自跳著不同肢體動作的舞蹈時,觀眾的眼睛得不斷地左右兼顧,還蠻累的;觀眾總是這樣,總是怕漏看了哪個細節。然而,習慣之後就好多了,反正這個世界也經常讓人無法掌握全局。
不管舞者的技巧多麼地奇妙與高超,我總覺得三支舞作看起來像一支,而且舞者間的肢體互動與動作結構,似乎都在纏、繞、鑽、疊、抵等幾個邏輯原則裡反覆,就是一種「勾勾纏」的感覺,經常看到舞者在擺姿勢,搞平衡,疊羅漢,有點彆扭,小家碧玉,比較沒有大開大合、大氣灑脫的磅礡架勢,身體流轉是有的,但空靈氣息多半在古琴的音樂之中。
至於〈無間〉天幕所垂掛而下的流蘇,直覺就會令人聯想到前一陣子剛在國家戲劇院看過的《有機體》,不過我想那應該只是巧合罷了,而且《有機體》使用流蘇用得很好,〈無間〉相形之下就弱很多,可惜!
記得早期舞蹈空間的舞作遊戲性格很高,那時期的主要編舞是彭錦耀和馮念慈,從舞蹈空間離開而自立成團的「8213肢體舞蹈劇場」,似乎就有承襲到這個脈絡;楊銘隆開創的幾乎是另一條舞道,企圖打破古今中外東西的藩籬,既想超越,又想創新,所以只好以道家哲學來駕馭,但看起來,舞者的身、形、精、氣、神,都還是比較偏西方而現代感的,尚未感受到類似優人(神鼓)或禪者(某位文化大老的自稱)的玄靈之氣、虛空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