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許知遠《極權的誘惑》
這是我近日讀完的第二本許知遠的書。他的文字書寫對我而言,有種讀之而欲罷不能的魔力,我每每在閱讀其文字背後的思維與視野,其批評中國時政與歷史的洞見與力道,揭示外國媒體對於中國經濟崛起的他者想像與過度迷思,戳破當代中國表面繁榮盛世與社會深層問題叢生的假面矛盾,細數劉賓雁、劉曉波、余杰以降當代中國政治「異議者」的孤獨系譜,他的話語既直接也迂迴,直接的指陳立場,迂迴技巧的文辭修飾,各章的標題看似浪漫詩意,但內容則是批判性格鮮明;不像一般時論那樣剛硬,他的文字讀起來饒有文學與文化的詩意,在當代的評論者中,的確不常見。
和《未成熟的國家:變革中的百年中國》不同的是,許知遠在《極權的誘惑》一書當中,更直接地面對1949年以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就像個「祖國的陌生人」(這也是他所寫的另一本書的書名,我正在讀),書中極少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更多地稱其為「中國」,將其客體化,雖在其中,卻在其外,常常可以讀到一種批判的距離,對中國的政治、官僚、經濟、社會、文化、媒體、歷史等批判,他從不留情面或餘地,有時還會讓人感佩其言論之大膽,比如:「如果你在中國生活,你會明白當官員們談論民主、自由、實事求是、創新時,他們的意思和這些辭彙的真實含義經常沒什麼關係。人們談論口號、標語和官面文章,但實際想的、做的卻是遵循另一套邏輯。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外來者如此嚴肅的將《求是》上的文章、領導人的講話,翻譯成英文,以此作為證據時,你多少感覺某種奇妙和不適,就像是臭豆腐被放在西餐盤上,然後宣稱這是中國的主菜。」(頁21)或者是:「這個政權一方面如此強大,另一方面卻又脆弱不堪,認定自己足以被這一小群僅僅使用電腦鍵盤,試圖維持記憶的人顛覆。」(頁229)諸如此類的言論,在書中幾乎是俯拾皆是,不勝枚舉。然而,他並不是那種打落水狗的不負責任的批評,而是愛之責之的深切批判,他甚至也會將批評的矛頭指向自己及同代人。
在這本書中,他終於面對了六四天安門事件,主要是透過書寫劉曉波的反叛者形象與歷程,側寫1980年代以降至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10年)之間,將近三十年的當代中國對待公共知識分子的行徑,在個人批評言論與共產黨政權體制之間,個人永遠是輸家(王丹也說過類似的話),就在和平獎宣佈前的七個月,劉曉波因為組織和起草「零八憲章」而獲罪入獄,這是當代中國的文字獄,至今劉曉波仍在獄中,而由於劉曉波無法親赴瑞典頒獎典禮現場,主辦單位仍準備了一張空椅子,以揭露中共的真實面目。(近期之內,也要來讀讀時報出版的《我無罪──劉曉波傳》)
從《未成熟的國家:變革中的百年中國》到《極權的誘惑》,逐漸理解許知遠看待中國的方法,「在過去的十年中,兩個中國故事在同時發生。在國際舞臺上,它是一個迅速崛起的新帝國,而在國內,則是一個重新國家化的過程。社會的獨立空間、個人的獨立性、市場和技術所帶來的短暫自由,再度被國家權力所吞噬。社會的創造力和熱情,被消耗和扭曲。」(頁9)在中國經濟崛起之後,還是有許多政治禁忌碰不得,我想今年有若干台灣劇團在送節目資料給中國官方審批時,應該都已經強烈感受到這一點了。從台商、上海熱,到國、民兩黨近年與大陸交流熱絡,有很多人都是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去接觸大陸,但我更希望能夠多從社會及文化層面去瞭解大陸,許知遠的文字雖然不是唯一管道,但不失為一個好的切入口。
書目資料
許知遠。《極權的誘惑》。臺北縣新店市:八旗文化,2010。
我上來閱讀了,補足對大陸文化觀察的疏離
想要談/論「當代華文戲劇」,不知當代中國大陸政、經、社、文者,不容易觸及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