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8 02:31:51于善祿

尚和歌仔戲劇團《白香蘭》

時間:2011年8月7日,週日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尚和歌仔戲劇團‧台語音樂劇《白香蘭》

 

謝幕時,看到團長梁越玲到左側舞台翼幕內將故事的主角本尊陳蘭女士(亦為梁越玲的母親)攙扶出場,我想許多觀眾和工作人員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了,剛剛才在三小時(含中場休息)的音樂劇裡看完一個小人物的大半輩子,那份對舞台表演半世紀的熱愛與情感,那份對家庭照護培育的回憶與尊嚴,怎能期待觀眾就此散去?那滿滿的感動,在戲裡也在戲外,果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這幾年台灣劇場有越來越多的懷舊劇,劇中的故事年代從1930年代到1980年代(甚至往前回溯到四百年前),地點從台灣到海外,立場從右派到左派,政治光譜從藍到綠,不論是懷舊也好,或者重新定位身分認同也好,同時展現的是台灣歷史發展與敘事的多元混雜(所謂「複數史觀」),在越紛亂卻也越全球化(同時也可能是越同一化、標準化、超扁平化)的年代裡,回返自身的成長經驗與歷史記憶,以自我書寫的表現方式,確立自我的存在意義,讓曾經歷者重溫,讓未經歷者認識與學習,以史為鑑,儼然是這一波懷舊劇或台灣歷史劇的主要創作動機與文化政治策略。

 

但是想也知道,四十年的淡離舞台與活寡時光,甚至是七十五年的人生歲月,又豈是短短三小時的一齣音樂劇所能夠涵括?肯定有太多的人生曲折被省略、濃縮,歷史的再現與重寫,其實已經又是另一部人生的歷史,取之以真情,並昇華為美。

 

《白香蘭》以主角陳蘭的翹家北上尋夢、藝能天份才華、黑貓台柱風華、無權選擇婚姻、婚後持家生活、離開舞台、丈夫因公意外身亡、獨力辛苦撫養六名子女、老來子孫滿堂等人生片段為故事主軸,以右下舞台老年陳蘭翻看舊時照片與日記為回憶的切口,回憶片片段段,敘述絮絮叨叨,透過層層紗幕與高低舞台來處理變換眾多的場景,一輩子的人生就這樣閃回與跳躍,令人不勝唏噓,卻也讓人低迴再三。

 

音樂巧妙地結合了歌仔調、台語流行歌曲、現代音樂的編曲曲風,聽起來並不突兀,唱詞兼具抒情與敘事,用詞平實也雅致,相當用心;唯有多處唱詞,由於年輕演員的氣口模糊,還是得看字幕才能明白其詞意,有些演員則連說詞都讓人聽不太懂,不是稀哩呼嚕,混成一團,就是尾音或句尾未能善終;相較於皇甫少華與孟麗君那段歌仔戲中戲,幾位演員的道地口條與台語氣口,聽起來既有勁道又舒服易懂。

 

最讓人能夠回味與想像的,還是黑貓歌舞團的表演,包括十一位女舞者整齊劃一的大腿舞,可以想見當年黑貓的盛大排場,還有一段「桃花過渡」,也展現了旦、丑二小戲的逗趣表演風格,諸如此類種種不同風格的歌、舞、劇表演,冶於一爐,當年的一檔表演,宛如一場各顯擅場的綜藝秀。不過隨著觀眾口味的轉變,歌舞團的表演很快被脫衣舞團和歌仔戲團所取代,劇團之間的挖角事件頻繁,陳蘭也是其中之一,只是當她即將在美都歌劇團發光發熱之際,自己的婚事已經被父親和媒人所訂,她只有靠自己堅毅的性格,繼續走過自己的下半輩子,其人生故事也因此而感動眾人。

 

因為婚姻、家庭、子女等生活現實,而離開舞台,洗盡鉛華,甚至任勞任怨,勤儉持家,成為一名清道夫,當所有觀眾看著梁越玲攙扶著母親陳蘭緩緩走到舞台中央,很難想像在那瘦弱的衰老身體背後,竟曾經是1950年代台灣大眾劇場舞台上的一頁傳奇!


于善祿 2011-08-18 16:51:43

沒問題
請轉貼

尚和歌仔戲劇團 2011-08-15 11:26:20

于老師您好...
我是尚和歌仔戲劇團的行政,劇團想把您的觀後感貼在留言版上與大家分享,不知方便嗎??

尚和蔡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