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書包,上街去!
最近這幾個月,由於先前所背的一個「青年文學會議」紀念書包容量有點小,所以改換了一個書包,這個書包是我在研究室的辦公桌抽屜裡頭找到的,那是當年(2001)配合北藝大戲劇學院的學期製作《一官風波》(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397)所製作的紀念書包,外頭印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一官風波」等字樣,我用起來的感覺,比先前那個書包容量要來得大些,書包的帆布質料也要好些,幾個月背下來,也漸漸順手習慣了。
前兩天,到牿嶺街小劇場看飛人集社《一睡一醒之間首部曲──初生》的演出,散戲之後,我還是背著「一官風波」的書包,走進捷運中正紀念堂站的月台,要到誠品敦南店去參與每月一聚的小說讀書會;沒想到,就在我即將踏進列車廂之際,後頭傳來一句話:「這是全台灣失業率最高的學校!」我用眼睛餘光往左右及後面看,方圓五步之內就只有我和身後的一對男女,這句話是那名男子說的,肯定是看著我書包上的字樣所說的,而且音量剛好可以很清楚地讓我聽到,偏偏後面他又和這名女子講了幾句話我卻聽不清楚,音量也變小了。
男子留著比小平頭長一點點的頭髮,身材微胖,穿著一件紅色風衣外套,女子比他矮一個頭,當他說著那句話的時候,一副理所當然、理直氣壯的聲調,看似一付有意向女子炫耀其「見多識廣」的樣子,令人生厭,他就站在我身後兩步之遙,我當下聽在耳裡,背脊生涼,全身覺得不對勁,原本想在他臉上丟一張我的名片,以證明我沒有失業,但理智最終還是克制了我的情緒。
到捷運忠孝敦化站之前的這一路上,我想了很多,為什麼這名男子脫口而出這樣一句話?北藝大在一般社會人士的眼中,究竟是什麼樣的形象?他指的是北藝大?北藝大戲劇系?還是與藝術專業的相關學校科系?我偶爾也會在街上看到有人背著印有「蘭陽國小」、「POT破」、「誠品書店」、「人間」等字樣的書包,它們又如何被解讀呢?街上甚至有人拿著LV、GUCCI、PRADA等名牌包,人們又怎麼看待呢?同樣是包包,我當下忽然覺得「一官風波」包,似乎給人有負面的形象意涵,我記得以前還有北藝大戲劇系的校友背這個書包時,還要用黑色奇異筆將上頭那些字樣塗掉,有這麼不堪或可恥嗎?而這樣子的形象意涵又是為何及如何塑造成的?細節可以彰顯出許多問題來,關於北藝大的形象或教育成果,各人可能有各人的見解,我比較關心的反倒是「失業率」這個問題,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文化藝術的工作者成了就業市場裡的弱勢族群?我想大夥都是共犯結構裡的一環,誰也脫不了責任。
形象是塑造出來的,由於這書包對目前的我而言,還算好用,在它未破損之前,我還是會繼續背著它,不管在別人的眼中,它是什麼樣意涵的表徵,我的做法是──背著它,上街去,看戲去,我一個人的力量大概只能是:在別人可以看得到我背這個書包的時候,我在捷運上不斷地閱讀,與人交談時我不出惡言,隨時注意個人的言行舉止,因為當我背著它的時候,它就是我穿著的一部分,而我則是這些字樣意涵的形象表徵。
延伸閱讀:
http://www.udn.com/2011/2/20/NEWS/READING/REA8/6163516.shtml
高中,流行過揹著各校的紀念書包
當然建中、北一的書包看起來就特別耀眼
背著自家的書包
是對自己學校的認同
但是也可以說有一種
「雖然我沒讀北一,可是我的書包好看!」
如此這般的阿Q精神
人的外在成為別人對我們認定形象的主要參考
自然我們亦在其上
希望能展現出讓別人可以想像我們身分價值的形象
捷運上的先生可能是對物質面非常現實取向的人
而老師以此發文
並宣告會持續背此款書包
更可見老師 真的是
憤青 啊!口誤 是知青啊!
一官風波!超好看!!!
至於專業或失業...盡我們的力,走我們的路。
已經中年不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