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藝穗節:赤店當代劇場《同輩》
地點:再現劇場藝術工場
演出:新加坡‧赤店當代劇場《同輩》
我得事先說明,這篇劇評不論怎麼寫,一定都會被認為不公正,因為我曾經為這個演出的節目冊,寫了一篇〈男女沒有別,長幼沒有序──期待新加坡「赤店當代劇場」的《同輩》演出〉的介紹文章(頁10-11),文章提到了我當時讀完劇本的一些筆記與聯想,字裡行間充滿了興味與期待。但我想,劇評總難客觀的,我還是盡量忠實地記錄下我看戲當下的感受。
今天終於看到演出,第一個發現就是演出的內容,比我當時讀的劇本內容又多了一些挪借與嫁接的台詞段落,像是《羅密歐與茱麗葉》或者是押尾韻的詩文化台詞,穿插這些跳tone式的文本,增添了這齣戲在敘事、抒情與想像的變化層次;不過,由於兩位演員(飾演母親的林麗雲、飾演兒子的石林平)說話的語氣雖清楚且中氣十足,但情緒的轉折仍顯薄弱,整齣戲看下來,有滿滿的語言遮蔽掉角色突出的感覺,大部分是在努力地聽台詞與口條,再來是看舞台裝置與投影內容,然後才會稍微注意一下演員;至於角色之間的關係,被太多的穿插文本和語言沖刷,降低到很淡很淡,甚至曖昧不明,到後來才以自稱與互稱的方式,像是「我是同性戀」、「我是你媽」之類的陳述單句,直接點明彼此的關係,但說服力已經有點失效。
在舞美設計方面,主要是兩大特色,一是表現主義風格,比如換場時強烈的燈光轉換,以紙做為舞台裝置的主要質材,音量過大的音效等;二是象徵符號迷宮,有很多不易理解的舞台裝置或處理,對我而言,已經造成看戲的疑惑與負擔,比如左舞台有一堆不知代表何物的碎紙堆,或是右舞台用白報紙捏捲成紙棒並編織而像樹的裝置,或者影像內容有時會出現數學運算而得的複雜曲線等,都不是那麼容易解碼或猜透。
整體而言,在主題的呈現訴求上,似乎想要藉由母子間的禁忌之愛,影射某些現實,但是在表現手法上,實在充滿太多的符號、象徵與隱喻,十分含蓄,但也晦澀難明,甚至不太容易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