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戲劇盒的社會劇場:文化干預和藝術自主性》
作者的文字意在條分屢析地清楚說明,不玩嚼舌詏口的夾槓(jargon)或炫學,多半都恰到好處,而且言之有物,不打高空,不玩弄玄虛。
全書的架構非常地有層次感,從新加坡的華語劇場歷史和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與因應,做為時空的經緯介面切入,再將戲劇盒的歷年作品依論述的重點分門別類,將其置入經緯脈絡之中,適時地帶入新加坡的歷史、文化、政治、劇場、經濟、社會語境,論證一手、權威、翔實,尤其有大量地相關人士口述訪談,更增添本書在豐富的參考書目之外的對話臨場感。
作者清楚地描述了新加坡的現狀,以及戲劇盒所處於與所面對的藝文環境與語境,然後依章節次序討論了戲劇盒的「挑戰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與批判社會政策的作品」、「反思媒體與探討種族課題的作品」、「對性⁄別邊緣族群進行表述的作品」、「從商業角度出發的作品」以及「社區劇場」,在論述的過程當中,不只是描述作品內容與演出時的背景,還經常適切地引用當代文化研究的批評理論(如Althusser的意識形態批評、Anderson的想像共同體、Bakhtin的嘉年華、Bhabha的國家與敘事、Butler的性⁄別麻煩、Derrida的解構理論、Foucault的權力⁄知識批評、Irigaray和Moi的女性主義批評、Said的知識分子論、Sontag的敢曝批評、Spivak的賤民發聲等),以及相關的戲劇和表演理論(如Bharucha的跨文化劇場批評、Boal的被壓迫者劇場、Brecht的敘述劇場、Kershaw的表演政治批評、Meyerhold的生物機械論、Schechner的表演研究理論、Van Erven的全球社區劇場視野等),而且都能夠表現出作品與理論之間的互證,恰如其分。
據我所知,就新加坡的華語劇場研究而言,本書應該是非常難得地以單一劇團為研究核心的著作,由於戲劇盒在新加坡也是難得的一貫以「文化干預」、「藝術自主」、「人文關懷」為主的社會性創作劇團,和新加坡政府之間經常有所齟齬,保持一種既批判又謀和的「與敵共枕」關係,倘若在十年前或二十年前,這本書可能會遭到審查機制阻擋出版,但現在應該不會了,我一方面要讚許作者的恢宏論述視野與直言無諱的勇氣,另方面也要建議新加坡政府,要多鼓勵並支持這類研究書籍的出版。
感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