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6 18:05:52于善祿
臺北藝穗節:曉劇場《妖》
時間:2009年9月5日,週六14:30
地點:華山文化園區中2館B區果酒禮堂
演出:曉劇場《妖》
今年是曉劇場的「張曼娟年」,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感官旅程》、《藏妖卷》以及今次的《妖‧魅》(不過由於藝穗節的看戲行程實在太滿,我只能看《妖》),年底還有一個較大的製作,會在皇冠小劇場。我對張曼娟的文字與作品並不熟悉,僅在年輕時期看過其《海水正藍》,所以這幾次「曉劇場與張曼娟的劇場相遇」,我只能從劇場的角度來看待。
以《妖》而言,基本上還是語言敘述多於戲劇行動,語言敘述主要還是來自張曼娟的文字創作,透過演員(鍾伯淵、曾珮、陳玉青)的口白呈現,但敘述觀點仍多半是第三人稱,這對觀眾在理解上其實有點困擾。我必須說,演員的音質並不具有磁性,在口白時,其實沒有什麼吸引力,再加上多半是敘述而非對話,所以也沒有什麼戲劇行動或衝突能夠引人駐留。也許演員對原小說故事、文字風格、創作背景都已經做過一番研究功課,但這些對我來講都沒有在演出現場發生,我主要還是在看表演,但充其量只是看了一個有點詩意的表演,但那詩意是來自於文字的,而非劇場的。這樣,我直接去找張曼娟的小說來看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到劇場來?偏偏目前的我又「對張曼娟的文字與作品並不熟悉」,所以這一系列的「曉劇場與張曼娟的劇場相遇」,似乎都沒有產生任何美感經驗。
自演出後便等著看老師的劇評,偏偏看了之後又徹夜難眠!如何自張曼娟的文字突圍而出又必須兼顧”觀眾”(市場)與劇場創作...,我想是被禁錮了(不單是今年...該說從創團至今製作適合觀眾.不斷調整的創作);此次”妖”的溫順我是喜歡的...如何跨到劇場?或許把文字走到極致也試一種特別,可惜做得不夠好(與其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粉飾太平...承認了乾脆些)!可惜老師無法來看下一檔的”魅”(也該張狂一下了),也期待老師在年度演出必定前來,看我們從曼娟老師的文字中破出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