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表演工作坊《陪我看電視》
時間: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
有些訝異,也有點不滿足,《陪我看電視》的節目單就這麼薄薄一張,差不多A3大小。這個作品的演出消息,去年(2008)9月我就從《亞洲週刊》上獲知,當時還在想,如果同樣的主題,賴聲川和台灣的劇場工作者(他的長期合作者)一起即興發展,不知道那會是個什麼光景?當時就想,以這幾年表坊的劇場行銷手法,這個作品應該有機會來台演出吧!果不其然,今年(2009)7月中旬總算來台演出三場,雖然隔了將近一年。也許接下來,可以期待賴聲川和
我之所以這麼期待《陪我看電視》,主要就是想看看電視對改革開放已三十年的中國大陸,究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特別是這十年來對當代華文戲劇的關注,讓我不得不對大陸的電視文化與庶民生活之間的互動與發展關係,產生莫大的興趣。順帶一提的是,這幾年對大陸社會文化產生深刻影響的,已是手機和網路,而非電視。另外,曾經參與過《門徒》、《尖峰時刻》、《證人》、《七劍》等電影演出的大陸新生代影星張靜初,這次難得參與舞台劇演出,我也想看看她的表演。
看到場次大綱的時候,我立即聯想到的是表坊的創團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都是以城市、地點和年代來標明場景時空,只不過《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年代往回溯(從1980年代中葉到二十世紀初),而《陪我看電視》則是從1980年直到今日。兩種不同的懷舊向量,但涉及的都是當代庶民生活記憶的某一個斷面,賴聲川最擅長從這些截取下來的斷面,回望社會文化結構所面臨的處境與狀態,他的另一個作品《亂民全講》,更是如許斷面的大集合,是他對當下台灣社會文化所提出的一份心情診斷報告。
《陪我看電視》的故事時間橫跨三十年,也跨越了兩個世紀(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藉由劇中黑白小電視機「小寶」的流浪輾轉,繞了一圈,又回到原主人小李(林依輪飾)和小芬(張靜初飾)的手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過境遷,但是小芬最想跟小李說的仍是:「陪我看電視」,看電視只是其次,「陪我」才是最重要的。當電視成為傢俱,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後,人際之間(尤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開始產生巨大的變化,愈形疏離與異化,人們早已遺忘「前電視」年代的熱絡與誠摯,這也就是為什麼經過了三十年,小芬對小李的要求並不遠不可攀,只是「陪我」,但也許對許多現代人而言,找出時間陪陪家人,早已成為遠不可攀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