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0 02:17:52于善祿

讀袁立勳、曾昭柱《逝海》

 

年份:1984

類型:三幕話劇

版本: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編,《中國話劇百年劇作選》第20卷,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頁69-110

 

戲劇時間:1984

戲劇地點:香港新界某漁村

戲劇場景:大利茶寮的露天部分

 

【第一幕】回歸‧決裂

開場,除了海生之外,其它主要角色(包括江伯、金娣、泥蝦仔、伙有、江榮、江媳、昌仔)均已登場,其實海生也透過電話,告知所有人當晚即將返來。在這樣的開場當中,角色的形象與關係已經略有勾勒,像是伙有與海生間的父子齟齬,海生與金娣間的似曾有過一段情、江媳對於江伯的不耐煩、泥蝦仔的鬼靈精怪等。

 

在這一幕裡,其實有三場戲,除了開場之外,第二場是海生返村,遇見泥蝦仔等人,有種「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設計;至於第三場,則是回憶場(十年前,即1974年),主要就是海生和父親伙有吵翻決裂之夜,父子倆對於打魚的看法大為迥異,大吵一架之後,海生離家出走(反正心上人金娣也早就被其父換船而賣給何老大做妾侍了),到大港去闖天下。

 

【第二幕】敘舊‧傷逝

海生目前所從事的工作:電影武打替身,他對泥蝦仔說:「我不是英雄俠士,我只不過是一個不能以真面目見人的武打替身而已!」(頁90)這其實也像是他對金娣的心意吧,兩人沒辦法再以真面目、真性情面對彼此,都只是各自內心的外在軀殼與替身而已。

 

這一幕寫得比較特別,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半段除了海生和金娣間的尷尬,再就是這些少數親友(江伯、伙有、泥蝦仔、海生、金娣)聚餐,海生要還錢債,也要還情債,接著就是大吃大喝,酒興一來,開懷高歌;後半段風格一轉,眾人彷彿進入幻境,透過肢體劇場的表現方式,成了一起出海捕魚的一船漁民,唱漁歌、扯張船帆、撒網捕魚……,天氣與海象隨之大變,伙有的妻子帶喜因為想拉起過滿過重的魚網而跌落海中淹死,這也成了伙有和海生永遠的痛。有趣的是,在這後半段的最後,伙有竟然模仿起郭沫若《屈原》裡的屈原,激昂地對大海叫囂起來,所謂的「風雨雷電頌」(頁100),仿得有點簡陋,匠氣較多。當初郭沫若《屈原》裡的「風雨雷電頌」,是被媲美於莎士比亞《李爾王》李爾在荒野的狂嘯的。

 

【第三幕】憶苦‧思甜

焦點放在海生和金娣,一方面是金娣對於被棄親生孩子的強烈思念,那是被何老大他們所搶走丟棄掉的;另方面則是兩人玩起了小時候結婚的遊戲。藉由這些「憶苦」、「思甜」的回憶與想像,最後兩人似乎只能在夢中結合,天亮醒來,伙有、泥蝦仔作業依舊,海生看望著甜美睡夢中的金娣,他依然再次離鄉而去。

 

整個劇本以三幕的篇幅分別處理了父子決裂、傷帶喜之逝、有情人的憶苦思甜,這幾個主要角色的主要任務似乎都在「還債」,還情債、還親情的債、還人生的債等等,人事已逝,情卻未了。

臺北藝術節 2009-08-06 16:24:56

您好
我們是臺北藝術節,如果你喜歡莎士比亞一定也會喜歡我們的作品!

※8月14-16日 法國。國際視覺劇場《低迴李爾王》
選自經典莎翁四大悲劇之一《李爾王》。優雅艱澀的莎翁詩句,首度挑戰以情感強烈、畫面豐富的手語呈現,手語成了發揮劇情張力的最佳肢體表情。導演刻意以手語演出擔網演出小女兒,直接質疑「語言是說真話還是說謊話的工具」?當頭棒喝,令人動容。

※8月21-23日 西班牙.里屋雷劇團《偷窺哈姆雷特/歐洲之屋-哈姆雷特之無言序》
莎翁優美的文字,這次完全隱藏!七個房間剖呈赤祼的現代生活,讓觀眾穿越死亡、性愛、哭泣、瘋狂,體驗一回完全不需要語言的莎士比亞!劇中人生活細節,床邊激情,偷竊暗藏,赤裸全露,第四面牆的觀眾盡收眼底,流暢譜出一個為正當偷窺而創作的無聲作品。

更多精彩片段請上臺北藝術節官網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
更多深入的介紹可上臺北藝術節部落格 http://blog.yam.com/bravot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