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2 16:43:28于善祿

讀李宇樑《水滸英雄之某甲某乙》

2000年臺北舉辦第三屆華文戲劇節的時候,我就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看過這齣由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所帶來的演出作品,我記得看的時候就很喜歡,劇中對於英雄與小人物的名實之辨,以及為人處世的「潛規則」 ,均有許多高度智慧的嘲諷;除了李棫基(Veronica Needa)在1998年來臺演出《澳門故事一二三》,曉角話劇研進社應該是我第一個接觸的澳門戲劇團體,而後很快地,又在2002年澳門所舉辦的第四屆華文戲劇節上,看到該團《蘭陵王》的演出。

多年後,有幸讀到《水滸英雄之某甲某乙》這個劇本,仍是拍案叫絕、擊節處處。意念的發想來自於章回小說《水滸傳》,兩名無名無姓的衙役公差某甲和某乙(到劇本的最後才透露他們的姓名:張五、李六,但依然是一種隨意取之的小角或閒角命名法)押解水滸英雄宋江發配江州的一路遭遇,在這一段過程裡,他們碰到了晁蓋與吳用為首的梁山泊群英,還有半路攔截的各路好漢,幾乎所有人在聽到「宋江」名號的當下,態度都是逆轉一百八十度,卑躬屈膝、奉金送銀、攀親帶故地待之以大禮;偏偏我們這位劇中的「宋公明」、「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宋江,三不五時就鬧肚子、上茅廁,再不就是審時度勢、適時地將自己的名號報上,做做樣子、裝裝架勢,藉以化解諸多險境與危機,三不五時還可以藉此行俠仗義。劇作家李宇樑既諷刺現實社會的諸多嘴臉,也顛覆了人們對水滸英雄的刻版印象,將其去神格化,畢竟英雄也是人,既要喝酒吃肉,也得痾屎拉尿。

這一路上,宋江還教某甲某乙想要四方豪傑拜服的六字真言:「嗇名、量材、省力」,意思是說想要賣弄名氣的話要懂吝嗇,想要大方疏財的話也要識清對方的才能與斤兩,而若想要炫耀自家本領的話則務挑省力的幹,這是宋江行走江湖多年的待人處事之道。在戲的結尾,某乙也教了宋江一個不見得趨吉、但或能避凶的招數:裝瘋賣傻。三人經過一趟從濟州到江州的押解路程,儼然成了沆瀣一氣、臭味相投的三人組,原本象徵國家法度的行枷,成了招搖撞騙、狼狽為奸的架子,誠如某甲某乙以宋江的名號所做的打油詩:「宋公明,送功名,送俺功名送前程;及時雨,及時予,及時予俺金銀元。」兩人這一路下來,包袱裡盡是重甸甸的金銀,傻人有傻福。

不論是來歷多麼顯赫的英雄好漢,看在尋找孫兒的山村老婦眼裡,什麼主角、閒角、大牌、小牌、A咖(A Cast)、B咖(B Cast)通通不算數,什麼也不是,而且在一番糾纏廝打之後,這些英雄全成了狗熊癟三。李宇樑以巧妙、逗趣的語言和手法,來處理劇中這堆英雄的「糊塗帳」,其實他想說的正是「這是個沒有英雄的年代,這也是個處處英雄的年代」,在「沒有」裡面,要找「一個」,何其困難;而在「處處」當中,要尋「真正」,更是難上加難!
杜蘭熊, 外號杜老爺 2008-09-16 13:30:12

耳目一新 !

拜服 !

于善祿 2008-09-15 17:45:57

感謝指正,的確是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已修改。

善祿

2008-09-15 02:43:05

這是李宇樑劇作中題材比較另類的一個,受關注程度也較低,于老師的評論實在難得.這戲當年該是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中演出吧?
另, 李域基有份演出其中一段的<澳門故事一二三>由莫昭如的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製作,嚴格來說不能說是澳門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