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6 21:59:57于善祿

評如果兒童劇團《東方夜譚》


時間:2008年4月12日,週六14:30
地點:城市舞台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第十六口大戲「現代文學系列1」《東方夜譚》

中場休息的時候,有個小男生觀眾跑來找坐在我右手邊座位的徐琬瑩打招呼,想必是琬瑩在哪邊教過或正在教的學生吧!在他們聊天的過程當中,我注意到小男生的眼光不斷地往我這裡瞄,我雙臂胸前交叉,只是對他微笑,也許他以為我是哪來的武俠高手吧!(但我並不是,這齣戲的武術指導是孫元城,我可不敢掠其美。)

的確是這樣的,我小時候每每看完李小龍或成龍的電影,幾個小時之內,總覺得自己被附身,也是一方大俠了,總會對著路邊的行道樹飛踢幾腿(對不起啦!),或是對著空氣胡亂揮揮拳頭手刀之類的瞎創招式,並得再配上幾聲吆喝,那才來勁兒!

小男生對如果兒童劇團這次新推出的大戲《東方夜譚》,應該是喜愛,甚至是入迷的(小女生觀眾也許會喜歡上次的《秘密花園》多一點)。《東方夜譚》從名作家司馬中原所曾說寫過的中國民間奇譚裡,挑了胡小二(許雅雯飾)、馬老咬(徐灝翔飾)、呆虎(高禎男飾)三個各不相同的俠義人物,做為這次演出故事的核心,外頭再包覆以司馬亮(湯志偉飾)、司馬亮的外婆(嚴藝文飾)、小司馬亮(謝東翰飾)祖孫兩代說故事與聽故事的框架,將俠義人物行走江湖的許多正確(但已久被人遺忘)的價值觀和信念提引出來,像是和平共生、習武修身、行俠仗義、知恩圖報、犧牲小我等武德,而且將這些故事的智慧運用到現代生活當中,化解了一樁家庭暴力(實際上是破了一樁綁架勒贖的刑事案件),讓觀眾和戲劇故事、日常生活之間沒有隔閡。

故事的力量通常是沉默隱然但卻是影響巨大的,八年來如果兒童劇團早已透過戲劇的形式(而且是「如果」式的,較不煽情,也較不會以現場親子與演員的互動做為表演的主題)培養了一批戲劇欣賞的新世代,一方面得力於趙自強的「水果奶奶」形象,另方面說故事的方法、形式和技巧,自然是每次該團大戲製作所要自我挑戰的目標和難題。

這次《東方夜譚》所要挑戰的是演員、舞台、佈景、動畫如何混搭地順暢且銜接無痕,這的確是其最高理想,但實際表現的情形如下:

整個舞台畫面看起來,很多時候是凌亂的,演員的表演和動畫之間的接合度還有一段距離;有些動畫變成切割畫面,投影在布幕上,然後開留出一塊方形空間,搭配演員的表演,可能投影的燈光有點問題,出來的畫面亮度偏暗,使得整個舞台畫面看起來黑黑髒髒的。

這次請來湯志偉飾演串場的說書人司馬亮,有一種讓其自身卡通化的表演尷尬,他的表演節奏相較於趙自強的水果奶奶(這次完全只剩下影音演出了,現場兒童觀眾的反應很明顯地低落了許多)要快許多,同時也亂許多,他常常預設兒童觀眾的情緒反應,總是早一拍,要不就是掌握不了現場的氣氛,有好幾次,他的故事都已經說了幾分鐘了,現場的觀眾席依舊騷動不安。

整齣戲令人比較印象深刻的,不外乎是:司馬亮家隔壁鄰居在打罵小孩(兒童觀眾容易投射相關、相似或相同的經驗)、胡小二和馬老咬的打鬥場面(有戲劇張力),還有最受歡迎的呆虎,身形雖胖,但武打身段卻靈活矯健(有科班武功身段,也是兒童觀眾想成為的對象之一,希望自己可以有他一樣的翻滾身手)。

在一些凌亂的舞台畫面和精彩的打鬥場面之間,還放了好幾首歌曲,幾乎都是預錄的,現場還有幾位(謝幕時出來兩位)打擊樂的演奏樂師,做出類似鑼鼓點的音效。整體而言,預錄的歌曲給人的印象並不是太深刻,總覺只是提供換場景的串場填塞之用。

幸虧三個故事的順序是胡小二→馬老咬→呆虎,越打越精彩,文戲即使不精彩,至少武戲很好看,兒童觀眾應該只記得戲越往後演,鼓掌與驚呼就越多,此外,並記得日常生活中也應行俠仗義,以及這些故事都是司馬亮的外婆的心情寫照就可以了,因為外婆不識多少個字,每一個她說給司馬亮聽的故事,都是她抱著字典,查著故事書上的每一個單字,一字一句加上她的生活歷練與心情故事,而半唸半編出來的故事,從某個角度來看,這齣戲帶有成長小說的部分技巧與特色。因為隨著司馬亮越長越大,認識的字越來越多,看的故事書也越來越多,外婆知道他可以自己讀故事書而不再需要她了,長大後他才發現外婆的故事不只有她的心情和歷練,也有許多生活的智慧,如果從整齣戲的高度來看,這個部分是算最感人的。
蔡明霖 2008-04-26 22:36:45

老師 您好
好久不見....應該說離開台藝後就沒在有機會做戲給老師平了!!
看了老師的劇評..依舊很深入啊!!
我現在退伍了也在劇團工作......
偶而機會下碰觸我不曾碰觸的兒童劇!!寫了兒童劇本也演了兒童劇~
希望老師您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