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30 11:58:19于善祿

一人遊園,萬千世界──看香港劇場組合《遊園》

時間:2006年4月20日至23日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團體:香港劇場組合
演出:《遊園》

能夠以獨角戲演出的演員,通常都有深厚的表演功底以及豐富的表演經驗,近幾年印象所及的,包括徐堰鈴的《島語錄:一人輕歌劇》(李明哲友情客串郵差一角,但戲份比例不多,而導演杜思慧本身也鑽營獨角戲編導表演多年)、孫麗翠的《山海經》、吳文翠的《蛇,我寂寞》、U2觀點第一次在誠品敦南B2的作品發表、金枝演社的「三合一」部分段落、「極體‧瘋狂‧在路上」、香港文化工房李鎮洲的《棺材大過窿》(原創為已逝的前新加坡實踐表演藝術學院聯合院長郭寶崑)等,當然得再加上這次香港劇場組合甄詠蓓的《遊園》。

獨角戲很難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多半都是意境氛圍、心神狀態的抒發,也因此表演的敘事語態與對象就變得非常獨特、多重、有趣。以《遊園》來看,每個片段都以投打在布幕上的節氣字幕(如大寒、春分、穀雨、驚蟄等)為開頭與承接,這是一種全觀的氣候氛圍書寫,但有趣的是,每個片段的內容便依這些節氣所給予的氣候氛圍,影響及人的情緒與情感,甚至延及當令的動物與植物,觸景生情。演出中的台詞有時是描述的語態,有時則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或內心獨白,有時又是感時應物的慨嘆之語,時而卻又是與想像中的情人進行無語回應的對話。

在演出的過程當中,甄詠蓓所飾演的中性(表演的功能論)女性(演員的生理性別論)角色,也不斷隨著劇念流轉而不斷地形化不同的角色與身分,時而是寒冬夜行的旅者,時而是懷春的少女,時而也扮演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所提到的「全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第二幕第七場),時而是母親,時而是女兒,諸身變換,亟欲演示出身為女人,生命中的幾個關鍵時刻,以及面對生死愛恨的七情六慾。

裝置佈設對於這個演出的流暢進行是有極大幫助的,實驗劇場的觀眾席被擺置成三面環表演區,第四面則掛上一大面布幕,上頭畫有幾面荷花,節氣字幕就是直街投打在這上頭,地板面的佈置極其簡單,主要是兩排不同樣式的女鞋,一張沙發,剩下空曠的地板面,就靠演員的走位與多媒體影像的投射來填滿了,輕靈妙動,卻也時時發人省思,尤其在傾訴一系列的女性私語之後,結尾則是想像地飛翔在城市上空,享受╱忍受那遺世的喧囂孤獨,何其瀟灑,又何其蕭索!

香港劇場組合成團13年來(成立於1993年),這算是第二次正式地與台灣劇場觀眾會面(上一次是引起廣泛喜愛與討論的《兩條老柴玩遊戲》),這次以女性細膩的意識流劇場書寫,帶來該團另一種面貌;略識此團的人,當然知道他們的本事還不止於此,在香港,他們還大力推展兒童劇場的發展,成效卓著;另外,在2004年還與香港藝術中心開展了一個所謂的「PIP(Pleasure in Play)快樂共和」計劃,這也將成為該團與台灣劇場界的第三次接觸,即今夏在台南人劇團進行的工作坊,或許又可以為台灣帶來一次不同的表演藝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