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2 01:51:41于善祿

我看《蜻蜓二八》

團體:豆子劇團
演出:《蜻蜓二八──啪滋樂園狂想曲》DVD

這是高雄豆子劇團在2004年的兒童劇作品,現場演出我沒看過,我看的是該團寄給我的DVD影像資料,寫下了一些筆記──

一開場,為了要讓觀眾瞭解這一群在啪滋樂園的昆蟲們的姓名、身分及職業,用數字的諧音來便於記憶,比如螞蟻88(聽起來也有點諧「阿里巴巴」的音)、蜜蜂119(因為其尾針的造型,並且讓牠在戲中扮演急救119的角色)、瓢蟲22與66(諧台語「哩哩剌剌」,忘東忘西、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意)、竹節蟲11(因為身型就是長長一條,故以11狀其外貌)、金龜71(「霹靂」、「臭屁」、「真是臭屁」等的諧音)、螢火蟲33(因為其尾端閃閃發光),還有就是蜻蜓28(諧「惡霸」之音,這也是牠在戲中的角色性格),單是這些玩諧音的遊戲,再加上些舞台爆破的效果(為了配合金龜變魔術的效果),就花掉了不少時間,節奏很是鬆散,很容易造成觀賞的不耐,也不太能夠立即抓住戲的重點究竟為何。

在表演的過程中,常常讓扮演昆蟲的成人演員「模仿」想像中的兒童說話的方式:緩慢、咬字不清、聽起來甚至有點是腦性麻痺的感覺。由成人演出的兒童劇,非得要模仿兒童的童言童語嗎?童言童語真的是那樣嗎?還是只是成人忘卻了童年的想像而已?在看《蜻蜓二八》,發現竹節蟲、瓢蟲、蜜蜂都有類似的情形發生,可否做出更多的角色性格、語言、動作上的區隔,但不要是刻意做的,這看起來有點矛盾,但應該就是「自然」吧。

右舞台常常出現的草叢景片,看起來似乎有點潦草,和主要場景的大背景片的設計與製作風格,相去甚遠。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蜻蜓的衣服紋路上,畫得似乎看起來有點髒亂,和其他昆蟲演員身上的衣服圖案和用色鮮豔、剪裁合身,也有所距離,難道是為了要表現蜻蜓的不受歡迎嗎?

劇本編得算是不錯,掌握住成長小說的特色,讓主角蜻蜓經由幫鈴噹婆婆(獨角仙)送鈴噹的過程當中,獲得了友誼,也體悟了生命的可貴,同時也激發出蜻蜓內心的善良天性,所以到了故事的最後,牠也獲得了一個期待已久的鈴噹,而且是會發光的鈴噹,於是整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是劇本要帶給觀眾的訊息。不過,要提醒的是,兒童劇常常喜歡在台詞裡頭,夾藏生活倫理道德觀念,但卻一閃即逝,觀念用說的(說教),倒不如還是多用演的(畢竟這還是戲啊)。

整齣戲看起來的完成度是還可以的,如果在節奏與表演的力道上再加強一些,我想會更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