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5 13:15:47于善祿

迷失的英雄‧詩意地迴盪

時間:2006年2月27日
地點:國家戲劇院三樓大芭蕾舞排練室
團體:動見体劇團
整排戲碼:《英雄密碼》
本文首登於2006年3月8日《聯合報》副刊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兩個前後相依的古老東方神話,長久以來,似乎就亙古不移地駐留在人們的潛意識裡,很少人會去細索「后羿/男性/射(性暗示動作)/日/陽」VS「嫦娥/女性/奔(月事意象)/月/陰」的二元結構關係;后羿的射日,背負著人們對他解救蒼生的期待,這是一位被期待(同時也自我期待)的英雄,非自願(同時也是自願)的英雄塑造,值得人們進一步思索英雄塑構的操作過程與權力關係。

嫦娥呢?相較之下,做為后羿的枕邊人,但后羿似乎是天下人的后羿,而不是她一人的丈夫,她究竟是誤食靈藥,還是刻意為之,也很值得人們從女性自覺的角度,對原來的古老神話重新省視,何況,最後的結果是,她升天、奔月、離后羿而去,不禁令人聯想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裡的娜拉,如果說后羿是眾人仰望的英雄,我們可不可以說嫦娥是內在自醒的反英雄/英雌?

春寒料峭的二月底,來到國家戲劇院三樓的大芭蕾舞排練室,觀看動見体劇團創團作品《英雄密碼》的第一次丟本整排,雖說如此,但是已經可以讓人看到作品所要闡發的意念。自古以來,人類的歷史就一直少不了英雄,神話時代如此,古典、浪漫時代亦如此,到了現、當代仍是如此,重點其實不在時間或處所,而在人們需要英雄,英語裡頭有個片語「make a hero of a person」(將某人英雄化),說得正是這種心理狀態。

《英雄密碼》將「英雄」還原成一個密碼,不再是天生命定「被期待」、「受託付」、「背使命」的被動存在,而是開始質疑自我存在的啟蒙個體,質問「我是誰」、「英雄解救世界,誰來解救英雄」等問題,對存在與依存的關係進行自我解構,將原來的英雄神話予以後設化,終於,英雄「迷失」了(難怪戲的英文名稱要叫做:The Hero Lost)。

他們說,這是「從魯迅小說《奔月》出發,重新解構經典,與大師對話」的一個劇場作品,在「對話」當中,我們可以聽見質問、詠嘆、吟唱、訴說、交叉、置換等種種語態紛陳,我們也可以看見儀式、故事、神話、日常、狂歡等語境交互穿插,而這一切,卻都在最後的「飄落」中,詩意地迴盪、迴盪、再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