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2 02:11:53于善祿

卸下行政的回顧與前瞻

終於卸下了兼任五年(2000.08.01至2005.07.31)的研究所行政工作,白天在新整理好的研究室發了一封給「密件副本」的dear all letter,內容大致如下:
「今天是八月一日,94學年度開始的第一天,我在戲劇系的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調動,兼了五年(2000-2005)的研究所行政工作(戲劇學系博士班、戲劇學系碩士班、劇本創作研究所、劇場藝術研究所、戲劇系圖書館),移交給系上的另一位老師:張啟豐老師。過去五年,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未來,也希望大家秉持同樣的心,與啟豐老師配合(分機3402)。除了戲劇系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我還接手本校『新世紀藝術教學領航計畫:藝術資源與教學社群』表演藝術教學資源系統的執行秘書(2005),與戲劇學院《戲劇學刊》主編的工作(2005-2007),2006.01.01第三期出刊,專輯:「身體與表演」(2005.09.30截稿);2006.07.01第四期出刊,專輯:「莎劇新詮」(2006.03.31截稿);2007.01.01第五期出刊,專輯:「當代華人劇場導演」(2006.09.30截稿),歡迎各方來稿。我的研究室在戲劇系館T123,分機號碼仍是2663,未來還是有許多機會與大家聯繫,請大家多多指教!」很「資訊性」的自發型人事公告,像這種工作調動,學校人事室是根本不會理睬的,所以只好自己昭告天下囉!
走過這五年,其實有很多的感觸、觀察與體會,排名第一的絕對是耗費過多的時間在幫別人擦屁股,這個系有太多的師生總是學不會為自己負責,忘東忘西,犯了再犯,時不時可見某些人對系辦同仁頤指氣使或抱怨連連,到最後總是系辦的少數同仁在幫這些師生收拾善後,莫名其妙之至,且浪費了許多人的青春歲月,近兩年算是好的了,前年年底新到的助教結婚,上個月總算輪到了我自己。有朋友寫信跟我說,在這不婚的年代,我竟然還結婚了;我想了想,會不會是他寫錯了,應該改成在這不婚的戲劇圈子裡吧,也許!
其次,我的評論書寫量驟降許多。我不知道是我的時間與心思被行政占去太多,還是這五年來的劇場界消費性格與業績心態越來越濃厚,極少看到在美學上有所突破,也極少看到在議題上有何衝撞,大家好像就是混一口飯吃,做戲的是這樣、搞行政的是這樣,連寫劇評的也是這樣,甚至於連學刊或研討會的論文也是這副德性。卸掉所務行政工作的我,照理說應該可以多得一些空,可以多寫評論與論文了,同時也可以藉主編《戲劇學刊》之便,提昇華文戲劇界的學術規範與高度。在表、導演、設計、製作、與劇場行政的從業人員與實踐人士紛紛找到其表現的舞台之後,接下來走理論的應該也要多多發聲了,學刊、研討會、學術論著、專書出版等,就是我們最佳的表現舞台,大家都加油吧!
第三,展演為核心,學科嚴重邊緣化。我終於可以理解中學時代藝能科老師們的心情了,升學主義的影響下,藝能課經常被挪為他用或完全不被重視;到了本系,完全顛倒過來,大多數的學生只重術科展演,到了畢業,就只是學會了「外功」,攸關人文、人本、人性、人學的「內功」心法,則僅是領略了一點點皮毛,整個人和他們的作品看起來就是行屍走肉,難怪外界常以「學院派」戲稱之為標準化與形式化的罐頭加工產品。
第四,這個系人際互動過高、八卦傳播速度也特快,所以我五年來盡量不結黨營私,不群不派,走自己的路數,不要老是被人視為「小某某某」:唸比較文學博士班,關注小劇場、社區劇場、教育劇場、戲劇應用、當代華文戲劇,留意出版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歐美以外的區域文化保持關心……等等,而非遁逃到學院裡去鑽研古典、身心修練,畢竟學生是進到一個學校,而不是進到一個道場;出世與入世之間,我很篤定地選擇了入世,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新學年新開始,除了兩個新的職務,我的博士班修課也告一段落,緊接著還有第二外國語的選修與四科資格考等著我呢,論文已經在構思當中,希望這本論文的寫作可以架立出一個新世紀看待當代華文戲劇的理論架構,也算是總結我近十五年來對戲劇的熱愛與觀察。當然,我也不斷地告訴自己,要在缺乏論述的年代裡不斷論述與重新論述,不斷地觀察與介入,不斷地閱讀與書寫,當然,還有不斷地低吟與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