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4 14:45:49小兵

【自己的生命史】:口試

那是語言之間的相互交鋒,在對話中找尋彼此話語間的縫隙;試圖穿透符號表象的迷霧.接近具有真正意義的主體。

在場域、位階、觀點的差異下,我們時而嚴密防守,時而主動出擊;在貌似謙卑、晦暗的對話情況下,隱藏的卻是對渴望達成某種目的的表白。

在語言各樣的表徵當中,試圖尋找著主體的徵候一種對期待的徵候。在短暫交會的瞬間各自再現與建構某種完美的「實體」,或者可能的,「幻影」...

他者觀看主體的位置與結果,將成為主體再建構自我的依據。或者就此放棄,或者因著一份熱誠與愛,努力再試...或者,他者同樣接受主體所認知,得以在同一位置上,縫合同樣觀點!

問題是,進行言說的主體,是否真的清楚當下自我?而語言本身,是否又真能完全再現那真正的感知結構?

好難,現實的結果,要比抽象的分析與瞭解自我,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