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4 10:44:00眉卿

放棄悲情,廣袤豐饒的大陸永遠是外省人溫馨的故鄉後院

[照片説明:北京亮馬河的春天,我在外交公寓15樓上俯拍的]

坦然、自尊、愛國、愛台,我們是住在我國台灣島上的外省人和他們的後代。認同中國,解放自己,昂首天地閒找回做人的脊梁,有何不可?
“滾囘中國去”,台灣是民主社會,誰想喊什麽就喊什麽,理他幹什麽?

(其實在北京,也有很多台灣來的人,他們吃北京米和北京水。後面的我不說了,所謂“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就是台灣人”的説法,不只是誰的發明,很有意思呢。)





外省人的喜悦 (2004年04月17日台湾苹果日报)

总统大选以来,「外省人的悲哀」变成流行话题,报纸编辑下标题,政治人物会记者,专栏作家贴文章,电视名嘴上节目,大陆智库写报告,外国专家做研究,个个用它。久而久之,所谓外省人自己也这么说。这个人云亦云的话题,有时是指外省人拒绝融入台湾社会的现象,有时则指他们被台湾拒绝后的内心。如此逐渐自我证成的所谓悲哀论述,会不会弄假成真?


别低估外省人能动性

这个说法显然是借用李登辉的「身为台湾人的悲哀」论。让人好奇的是,到底是外省人都如此感受,还是我们期待他们这么感受?是不是我们把自己想象的外省人感受,误读成外省人的感受?藉由虚拟外省人应有的悲哀,来确认外省人作为反本土的代表,使外省人沦为被指指点点的对象,并透过自己指指点点的姿态,进一步巩固所谓本土认同的优越想象。若干学样涂鸦的外省人,也企图对父辈摆出同样姿态,好把自己撇在外省圈外,回避自己看似不堪的身分。但是,这些共谋者低估了所谓外省人的能动性,不会每个外省人都永久被锁在身分悲哀中,停留不动。

李总统最早指派外省人扮演反民主的角色,外省政客抗拒政治清算,就等于对号入座变成反本土,而反本土让他们看起来像中共同路人。事实上,外省人也发现只有大陆同情他们,于是原先反共的他们,变得象是中共同路人。这些加在外省人身上的卷标,多数观察家称为抹红,其实更象是预言,诱导著外省人配合演出。但每次逮到外省人对号入座,就也累积外省人反省的潜能。果然,已经有外省人因此开启了身分流动的旅程,从原本反共的立场中彻底解放出来。过去除了反共保台,外省人无身分可依归。现在统治者当他们是卖台,竟有利于外省人对大陆产生亲切感,开始重新认识变迁中的中国,全面改写自己的身分。


台湾身分中自我解放

二○○四年大选期间,滚回大陆的呼声响撤云霄,过去外省人理所当然以台湾为家,很讨厌别人叫他们滚回大陆。在压力下,外省政客努力实践对台湾的认同,坚称自己的台湾身分不容置疑。可是选后,滚回去的预言又成真,一夕间移民成为外省人之间的热门话题,没办法移民的就在心里移民。这表示他们正进一步从台湾身分中解放,不必非以台湾为唯一的家不可。一旦敢于对中国重新认同,如反共或外来政权之类用来锁住外省人的卷标就反而失灵了。

因为,中国作为认同,有丰富的文化与社会内涵,完全不需要以反台湾为主轴,如此一来,外省人光明正大地拾回暌违十多年的中国人身分,示范著如何在两岸间往返自如。这不像基本教义派的本土认同,其内涵只能坚定不移的是反中国。

台独弄巧成拙地促成外省人的解放,这是悲哀论始料未及的。坦然进出中国人身分的能力,提供自尊的新基础,如此外省人对于串串指控,甚至可能转而同情,则反抗渐弭。同时,台湾与中国的共生固然威胁到了基本教义,却有助于他们延续悲情的自我认识,产生政治动员力。像这样既能自我解放,又能治疗基本教义派,这是外省人的喜悦。



石之瑜
作者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