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析】 又見桐花發舊枝 一樓煙雨暮悽悽
【詩詞賞析】 又見桐花發舊枝 一樓煙雨暮悽悽
南唐 李煜《感懷二首》其一: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李煜(西元937年~西元978年),或稱 李後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因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時,已向 後周皇帝柴榮稱臣,去了帝號),祖籍 徐州。李煜 原名 從嘉,字 重光,號 鍾山隱士、鍾峰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
政治上毫無建樹的李煜 在南唐滅亡後 被北宋俘虜,但是 卻成為了 中國歷史上 首屈一指的詞人,被譽為 詞中之帝,作品 千古流傳。
注釋:
1. 《感懷》:這首《感懷》就是悼亡之作。《南唐書》卷六記載,大周后去世之後,李煜“每於花朝月夕,無不傷懷”。
大周后:周娥皇,南唐司徒 周宗長女,是 南唐後主李煜的皇后。歷史上的大周后小周后 兩人是 同胞姐妹,皆是 南唐後主 李煜的皇后。
2. 桐花:指梧桐的花,清明節的節花,常表示鄉愁、相思、祭祀等義。白居易《寒食江畔》:“忽見紫桐花悵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3. 發:花朵盛開。
4. 一樓:滿樓。整個樓台。
5. 煙雨:濛濛細雨如煙霧。
6. 暮:日落時,傍晚。
7. 悽悽:悲痛、傷心。
8. 憑闌:憑欄,身依欄杆。
9. 惆悵:惆悵(音ㄔㄡˊ ㄔㄤˋ),悲愁、失意。
10. 會:理解,體會。
11. 人誰會:有誰理解?
12. 不覺:不知不覺。
13. 潸然:潸然(音:ㄕㄢ ㄖㄢˊ ),流淚的樣子。形容眼淚流下來。
意譯:.
又一次見到桐花 盛開於舊的枝幹上,悽涼細雨如煙霧,在日暮時 充滿樓台。
身依欄杆,因悲愁失意而哀傷,有誰理解?不知不覺就潸然落淚,低頭哀思。
賞析:
這首詩一首詩從桐花開放觸發情思,描繪的自然景色表達了心中強烈的感情色彩,即所謂 情融景中,反映出其寂寞、痛苦、迷茫的心態。。
首句「又見桐花發舊枝。」以“又見”二字領起,語調淒涼,飽含著傷感。因是“又見”,此前就曾有看見。此前的已見是夫婦並肩,共賞桐花,依偎笑語,情意綿綿,是快樂而溫馨的時光。此刻又見桐花開。樹依然是那棵樹,花也如同往年一樣的美麗潔白,不同的是,身邊少了相依共語的賞花人,喚起了無限的傷心。“發舊枝”是透過樹與花而言人與事,樹與花依舊,人與事卻不同,流露出的 物是人非 之感。
二句「一樓煙雨暮悽悽。」人在樓台,暮色中的細雨如煙一般地瀰漫,霧一樣地發散,整個樓台。四望所及,無處不是濕漉漉的,感覺都是沉甸甸的。暮色中的煙雨,彷彿再織出舊日的情景;暮色中的桐花,又分明在提醒那是過去的時光。
三句「憑闌惆悵人誰會?」身依欄杆,身邊少了相依共語的賞花人,無人可以訴説,也就無人可以理解,無人可以體會。此時內心的傷痛只有自己感受,獨獨自咀嚼。李煜夫妻間的情意 具體入微的呈現在其中,
四句「不覺潸然淚眼低。」除了淚水的流淌,別無語言可以表達。一個“低”字不僅摹寫出詩人眼垂淚落那一霎的細小動作,更表現出詩人在那一時刻無語沉痛的心境。
參考資料:
南唐 李煜《感懷二首》其二:
「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
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下一篇:【詩詞賞析】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