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7 18:53:10逸竹(yt)野叟

【名文解析】  張草 猶當雁行 然張精熟 池水盡墨





【名文解析】  張草 猶當雁行   然張精熟  池水盡墨

唐    孫過庭《書譜》: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 有鍾、張之絕,晉末 稱二王之妙。王羲之 云:「頃尋 諸名書,鍾張 信為絕倫,其餘 不足觀。」可謂 鍾、張 云沒,而羲、獻 繼之。
        又云:「吾書 比之鍾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 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 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 推張邁鍾之意也。考 其專擅,雖 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 無慚於即事。」

        孫過庭(西元648年~西元703年)名 虔禮,字 過庭,陳留(今 河南 開封)人,根據 其《書譜》自題,為 吳郡(轄區在 今 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境)人,名 過庭。出身寒微,遲至不惑之年 始出任 率府錄事參軍之職,以性高潔 遭讒議而去官。之後,遂 專注於 書法研究。   
        孫過庭  是 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學理論家。擅長書法,工楷書、行書和草書,尤其是 他的草書 學習王羲之,筆法精熟,在唐代 首屈一指。他的傳世作品為 自己親自書寫創作的《書譜》,《書譜》原為 兩卷,傳到 明代時被嚴嵩 裝訂為一卷,後 被清宮收藏,並 作為書法理論著作 收入《四庫全書》,原本 現藏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注釋:
1. 鍾張:鍾繇、張芝。
2. 鍾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 長葛東)人,三國時期 曹魏 重臣、著名書法家,官至 太傅,逝世後 諡曰 成侯。鍾繇 在書法上 頗有造詣,與晉代 書法家 王羲之 合稱為「鍾王」。
3. 二王: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獻之。
4. 王羲之:王羲之(西元321年~西元379年)字 逸少,東晉人,官至 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 王右軍。他是 著名的書法家,世稱「書聖」。
5. 王獻之:王獻之,(西元 344 年~西元 386 年)字 子敬,王羲之 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 王大令。王獻之 幼年 隨父 羲之 學書法,兼學 張芝。書法 眾體皆精,尤 以行草著名,敢於 創新,與其父 並稱 為「二王」。
6. 張草:張芝的草書。
7. 張芝:東漢 末年 書法家,善 草書,世稱「草聖」。王羲之「曾與人 書云:『張芝 臨池學書,池水盡墨,使人耽(酷愛)之若是,未必後之也。』」(《晉書  王羲之傳》)
8. 猶當雁行:猶如 雁行併列。形容 不分伯仲。

意譯: 
       古來善長書法的,漢魏時期的 鐘繇、張芝 最為高絕,晉朝末期的 王羲之、王獻之 父子 並稱 精妙。
       王羲之 曾說:「我 近來研究各位名家的書跡,鍾繇、張芝 確實超絕群倫,其餘的,都 不值得觀賞。」可以 說:鍾繇、張芝死後,承繼者 便是 王羲之、王獻之。
       王羲之 又 曾經 說道:「我的字 和 鍾繇、張芝的字 相比較,則 與鍾繇 互為匹敵,甚至 可以說,超過了他。和 張芝的草書 相較,則 猶如 雁行併列,不分伯仲。然而,張芝 精通嫻熟,他練字的過程,水池 曾 因洗筆硯而變為黑色,可見 其 用功之深。假如 我似他 那般 肯下苦功,未必 就會 稍遜於他。」這是 王羲之 推許 張芝,卻 自覺 超越 鍾繇的意思。
        從 王氏父子的專長觀察,雖 未能 超越前人的所有成果,但 從 兼采會通 這一點來看,是 無愧於書法藝術的。

賞析
        中國書法 歷史悠久。其獨特的「書學」思想以及漢字 所具有特殊的結構形態是 作為書法延續至今的基本載體,規定並制約了 書法發展的方向。與此 同時,書法論著 也 日益豐富,篇章漸長。
        其中 孫過庭 不僅是 書法家,還是 具有重大意義的書法理論家,他的《書譜》,在歷代「書學」著述中 佔有重要的地位,其內容 廣博宏富,見解 精辟獨到,通過 對書法藝術的發展論、書體論、創作論、審美論、批評論 等方面 來進行敘述,並分析 其主要表達的「書學」思想和書法理論框架的構建,對 後世 有很大的影響。
         他認為 書法內容是 隨著 時代而興起的,形式是 因為世俗而變化的。他 主張 書法 應 融合 各種風格 兼取其長。 

參考資料:
東漢 趙岐《三輔決錄》:
     「自杜度 妙於章草,崔瑗 崔寔父子繼能, 羅暉 趙襲 亦法此藝,襲與張芝相善,芝 自云:上比 崔杜不足,下比 羅趙有餘。然 伯英 學崔杜 之法,溫故知新,因而變之,以成 今草。專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    
        其 原本之意,是論 書法藝術 , 張芝 認為 自己的章草 上比崔瑗 崔寔父子及 杜度 ,感覺不足。下比 羅暉 趙襲 顯然有餘 。雖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卻 著眼於「比上不足」。努力精進, 推陳出新, 終創 今草。

《草書》
      「今草」,亦稱「小草」。相傳 起源自 東漢末年 張芝《冠軍帖》,由「章草」演變而來。
         張芝的「章草」係 學杜操、崔瑗,但 又 有所創新,成為「今草」。他的草書 精勁絕倫,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並不是 容易得來的。他練字的過程, 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可見 其 用功之深。。 
緋裳女 2019-06-09 09:48:46

前幾天準備好筆墨紙硯 結果天熱等因素 還沒寫出半張像樣的作品 哈哈!

版主回應
真積力 久則入。
暑熱 保重。
2019-06-09 10:34:12
阿婆 2019-06-08 22:58: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JPDmZjmOo我

版主回應
謝謝分享
任何行業 要 出類拔萃 並不容易。
除了 天份加上努力 還要 有好運。
2019-06-09 07: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