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10:44:22逸竹(yt)野叟

【歷史故事】 葉名琛 不戰 不和 不守 不死 不降 不走





【歷史故事】 葉名琛 不戰 不和 不守      不死 不降 不走

清 薛福成 《庸庵文續編 卷下》(書 漢陽 葉相 廣州之變)
對 葉名琛的評價:
      「不戰  不和  不守,不死  不降  不走,
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 

意譯: 
      滿清 咸豐年間,西元1857年,英法聯軍 進攻廣州,當時 兩廣總督 葉名琛,一方面 憂讒畏譏,屈從鷹派,死硬地對付英國人;另一方面 坐困愁城,一籌莫展,只 幻想 呂洞賓 會顯靈 來解圍。
        結果 被英軍擄獲 ,還以為 可去英國 告洋狀,稱 自己為「海上蘇武」,最後 卻死在 印度 加爾各答。後人憫之,說他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總督」,「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
 
注釋:
1. 葉名琛:葉名琛(西元1807年~西元1859年),字 昆臣,湖北 漢陽人。道光十五年 進士,選庶吉土,授編修。十八年,出 為陝西興安知府。歷 山西雁平道、江西鹽道、雲南按察使,湖南、甘肅、廣東布政使。二十八年,擢 廣東巡撫。
    道光二十九年,英人 欲踐 入城之約,名琛 偕 總督 徐廣縉 堅執勿許,聯合民團,嚴為戒備。華商 自停貿易以制之,英人 始寢前議。論功,封 一等男爵,賜 花翎。咸豐元年,殲 羅鏡會匪 吳三,加 太子少保。二年,徐廣縉 赴廣西督師,命 名琛接辦 羅鏡 剿捕事宜,出駐 高州。是年秋,羅鏡匪首 凌十八就殲,加總督銜,署總督,赴南、韶一帶督剿。尋實授 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第二次鴉片戰爭時 被英軍所俘,卒於 印度。 

2. 薛福成:薛福成(西元1838年~西元1894年)字 叔耘,另字 庸菴,江蘇 無錫人,出生於 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近代 散文家、外交家、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以副貢生 參 曾國藩戎幕,積勞升至 直隸州 知州。光緒年間 成為 李鴻章的幕僚,辦理 外交事務。光緒15年(西元1889年)以左副都御史 出使 英、法、比、意四國,致力 介紹 西方科技政俗,主張 變法維新。
    薛福成 著有《庸庵文編》四卷、《續編》二卷、《外編》四卷、《庸庵海外文編》、《籌洋芻議》十四卷、《出使四國日記》六卷、《續刻》、《庸庵筆記》、《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牘》十卷等書。薛福成的著作 基本上 均 已編入《庸庵全集》。

3. 相:宰相。
4. 度量:器量,原指 器物的容量。引申爲 人的胸襟和氣量。 度量與肚量,是 同一詞的不同寫法。
5. 相臣度量 :有擔任宰相的胸襟和氣度。 
6. 疆臣:負 鎮守一方重責的高級地方官。
7. 抱負:遠大的志向、理想。
8. 古之所無:古代沒有。
9. 今亦罕有:現今也少有。

歷史事實: 
        滿清 咸豐年間,葉名琛  任 兩廣總督,他 好大自負,目中無人, 利用 鴉片戰爭後 人民排外 情緒激烈,為捕捉逃匪而令水師 進入英艦 「亞羅號」 搜查,並 將英旗 撕下,加以侮辱,還 自以為 立了大功,據以 稟奏朝廷,清廷昏庸 竟以 他是 辦外交能手,予以獎勵,使 他 更躊躇滿志。 
        當時 英人 非常氣憤,要求 道歉賠禮,還要 援用鴉片戰敗 所簽訂 江寧條約,提出 駐軍入城要求。因 廣東 全省士紳 堅決反對,葉名琛 就 順應民意,對英方的要求 不理不睬。拖延了 一個時期,到了 咸豐七年十一月十日,英人 惱羞成怒,便 聯合法國 提出 最後通牒,限二十四小時 答覆,豈知 葉名琛 身為總督,既 不作應戰之準備,也 沒有 循外交途徑 謀取解決。
        到了 兵臨城下,砲火連天,還是 強作鎮定,若無其事。許多 地方官員 深感驚異,看看情勢 實在太危急了,大家 就一同拜望他,請教他 抵禦外侮的策略。不料 他從容不迫的說:「你們 不要 如此大驚小怪,外國夷人 能和呂祖師爺 鬥法嗎?我 連日 向呂祖師 扶乩請示,祂說 十天內 必然 平安無事,我們 儘可 穩坐如泰山,著急什麼,祖師爺 從不欺我也,各位 放心回去罷。」 
        可是 地方官員 卻不敢 這樣 輕易地相信 祖師爺,他們 覺得 炮火無情,不能 以性命為兒戲,走為上計,逃命去也。結果 只留下了 這位總督大人,獨自 抱著祖師爺 坐鎮在 總督府署。
        英軍 長驅直入,未遇 任何抵抗,可說 不費吹灰之力,就把 葉名琛 擄獲了,押上軍艦,押解到印度,幽禁在 孟加拉 加爾各答的「鎮海樓」。
        清史稿 記載,「名琛 既被擄,英人 挾至印度 孟加拉,拘之『鎮海樓』上。猶 時作書畫,自署 曰『海上蘇武』,賦詩見志,日誦 呂祖經 不輟。」葉名琛 在吃盡 從家中攜帶的食物之後,於西元1859年 不食 異鄉粟米 絕食而亡。

評析:
         西元1857年,英法聯軍 進攻廣州,當時 兩廣總督 葉名琛 使出 一招 永留青史的戰法「六不」:「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葉名琛 守城無方,抗敵無力,不但 拒絕議和,也不許 官兵抵抗,其結果 是 廣州淪陷,自己 也被英法聯軍 擄獲,他 被幽禁 在印度 加爾各答 「鎮海樓」 一年多, 在吃盡 從家中攜帶的食物之後,於西元1859年 不食 異鄉粟米 絕食而亡。英國人 還算 有點良心,買了 鐵棺松槨 送回廣東。 
        縱觀 歷朝歷代之亡國,多在 不用 治國之賢士能臣,而重用 昏庸誤國的佞臣,導致敗亡。葉名琛 個人生死 事小,喪權辱國 事大,清廷 終至敗亡。令人不勝感嘆! 
        客觀而言,葉名琛 有著 很多的無奈,站在 當時 最理性的角度,莫過於 以外交讓步 謀求和平,爭取時間 變法圖強。但是 即使 葉名琛 有 這般見識,他 能 做得了主嗎?
當時 有 一幅輓聯:
     「公道在人心,雖然十載深思,難禁流涕;
靈魂歸海外,想見一腔孤憤,化作洪濤。」
        對於 這樣 一位 晚清重臣 葉名琛的悲劇下場,要 加以評析, 真覺得 難以下筆。勉而為之 評析如下:
        葉名琛「尚稱愛國、也有氣節;精於官場,老練持重;心狠手辣,殘忍嗜殺;權傾兩廣,壓制異己;守城無方,抗敵無力;喪權辱國,終至 清廷敗亡。」是 其一生的寫照。

參考資料:
       執政者 掌控國政大權、身繫國家安危,應記取 此歷史教訓。
       當今 國內外情勢 更為險峻 ,外交頓挫、強鄰壓境 ; 治安日趨惡化、殺人分屍瀕傳、軍機撞山潛海、豪雨一夕成災。人禍天災連連,執政者 應 集思廣益 妥善因應,謀求對策。
       切記! 切記! 不可將 「治國當兒戲。 」

       至於 升斗小民 可將 此歷史故事 做為 笑談資料。
明  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 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 江渚上,慣看 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 喜相逢,古今  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阿婆 2018-08-29 09:57:05

喪權小英會怕
辱國嘛小英會高興12

版主回應
祈求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宋 邵雍 《凡樸香 生活》:
「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惟求處處田禾熟,但願人人壽命長。
國有忠臣扶社稷,家無逆子惱爺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縱貧時也不妨。」
2018-08-29 14:34:54
y t (逸竹) 2018-08-29 08:24:16

葉名琛
個人生死 事小
喪權辱國 事大
清廷 終至敗亡
令人不勝感嘆!

版主回應
升斗小民 蒙昧無知
只是影響 一家生計

執政當局 昏庸無能
關係國家 成敗存亡
2018-08-29 09:04:48
(悄悄話) 2018-08-27 10: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