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15:10:42逸竹(yt)野叟

【好文賞析】 東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

 
【好文賞析】   東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

東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稧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爲陳蹟,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王羲之(西元303年~西元361年)另一版本(西元321年~西元379年),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 臨沂)人,後徙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
     王羲之 楷書師法 鍾繇,草書學 張芝,亦學 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爲「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鍾繇書法,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暢的今體書風,被後代 尊爲「書聖」。
     王羲之作品的真蹟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 》、《黃庭經 》、草書《十七帖 》、行書、《快雪時晴帖 》、《喪亂帖 》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集序》最具有代表性。

注釋:
1. 蘭亭:蘭亭地址,確切在什麼地方,說法不一。王羲之《蘭亭集序》僅曰:「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究竟在會稽山山脈何處?據《嘉泰會稽志》載:「蘭亭在縣西南二十七里」,今浙江 紹興 蘭渚山下。
2. 蘭亭集序:集,文集也,多篇文章謂之集。序,序言也,文集之導言也。
3. 于:通「於」。
4. 脩:通「修」。
5. 稧:稧(音ㄒ一ˋ),祭祀活動。通「禊」。
6. 修禊:到水邊進行消災祈福的活動。
7. 少長:老少。
8. 領:通「嶺」。
9. 暎:同「映」。
10. 流觴曲水:讓酒杯在彎曲水流中流動,停在誰面前,誰就喝酒。
11. 品類:指萬物。
12. 遊目騁懷:觀賞萬物,抒展情懷。
13. 晤言:交談。
14. 放浪形骸之外:不拘世俗禮法。
15. 趣舍:通「取捨」。
16. 趣舍萬殊:各人取捨雖然不同。
17. 系:同「繫」。
18.  俛:同「俯」。
19. 蹟:通「跡」。
20. 以:通「已」。
21. 若合一契:古人文章所感慨的情懷,若與自己是相同的。
22. 臨文嗟悼:邊讀文章,邊感傷嘆息。
23.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要把生死看做是同等的,根本是虛妄的理論。
24. 齊彭殤為妄作:莊子齊物論,彭祖,活過夏商兩朝,壽八百歲。王羲之認為把壽命長或壽命短看做是相同的,是錯誤的看法
25.由:通「猶」。
26. 雖世殊事異:雖然時代不同,事物有差異。
27. 攬:通「覽」。
   
意譯:
     東晉 穆帝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爲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祈福的活動。許多 有聲望 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裏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裏來,讓酒杯漂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 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 一邊飲酒 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 各自幽雅的情懷。
     這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景物繁多,這樣觀賞萬物,抒展懷懷,窮盡 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 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喜寄託情懷於自己所事物不拘世俗禮法。盡管人們的愛好 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又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 感到高興時,一時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 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 頃刻之間變爲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 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 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爲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 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 符契 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 而嗟歎感傷,心裏又不明白 爲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天,也像 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盡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解析: 
    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蘭亭「修禊」,是時有二十六人賦詩,得詩 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集》。《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集》寫的序言。
   《蘭亭集序》其文章及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從文學的角度,它文字優美,情感曠達閑逸,是千古絕妙的好文章。《蘭亭集序》中,王羲之 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 其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文章言簡義豐,感情真摯、筆法細膩、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爲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總之,這篇《蘭亭集序》文章,體現了王羲之 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後人以啟迪、思考。
     從書法的角度,它被譽為法帖之冠,與顏真卿 《祭侄季明文稿 》、蘇軾《寒食帖 》並稱三大行書 書法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
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爲師法。」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集序》爲「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王羲之的氣度、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 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參考資料:
 《蘭亭集序》~摹本
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曾命 弘文館拓書名手 馮承素 以及虞世南 、褚遂良 諸人鉤摹 數本副本,分賜 親貴近臣。太宗死,以真蹟殉葬。
「唐人五大摹本」從不同層面表現了「天下第一行書」的神韻,是後世「蘭亭集序」兩大體系的鼻祖:
1.《虞本》~最能體現蘭亭意韻的摹本
《虞本》爲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所臨,因卷中有元天曆内府藏印,亦稱「天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傳,直接魏晉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爲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
2.《褚本》~最能體現蘭亭魂魄的摹本
《褚本》爲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臨,因卷後有米芾題詩,故亦稱「米芾詩題本」。此冊臨本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深得蘭亭神韻。
3.《馮本》~最能體現蘭亭原貌的摹本
《馮本》爲唐代内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爲「神龍本」。此摹本 墨色最活,躍然紙上,摹寫精細,牽絲映帶,纖毫畢現,數百字之文,無字不用牽絲、俯仰嫋娜,多而不覺其佻,其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基本上可窺見羲之原作風貌。公認爲是最好的摹本,被視爲珍品。(馮承素摹的《蘭亭序》紙本,現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高24.5釐米,寬69.9釐米,此本曾入宋高宗内府,元初爲郭天錫所穫,後歸大藏家項元汴,乾隆復入内府。)
4.《黄絹本》~ 爲黃絹材質     
《黄絹本》亦稱「洛陽宮本」,此卷爲黃絹材質,帖中「領」上加了「山」,世稱「領字從山本」,(本件曾為北宋宰相王隨(約九七五-一○三三)舊藏)。傳為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的臨本,爲蘭千山館 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5.《定武本》~最能體現蘭亭風骨的摹本
《定武本》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臨本,於北宋宣和年間勾勒上石,因於北宋慶曆年間發現於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僅有拓本傳世,此本爲原石拓本,是定武蘭亭刻本中最珍貴的版本。
唐人五大摹本,曾被收入清乾隆内府,後流散四方:虞本、褚本、馮本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黄絹本 由蘭千山館寄存 台北故宮博物院;定武本 現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此五種珍本為中華文物之瑰寶。

《蘭亭集序》~摹本,分為兩大體系:
一是以虞本、褚本、馮本、黄絹本爲宗的「帖學體系」;
一是以定武本爲宗的「碑學體系」。
這兩大體系並行於世,孕育了後世無數名家。

 

(悄悄話) 2018-05-06 12:26:39
(悄悄話) 2018-05-06 03:17:11
陳曉琇 2016-03-14 14:43:42

讚~http://www.2b1k.com 免費交友senaokh

版主回應
謝..... 2016-03-14 1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