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析】 君子有九思
【論語解析】 君子有九思
《論語》(季氏第十六):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論語》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從論語中,可以知道孔子對許多事物的見解。
《論語》共二十卷〈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每一卷的卷名由來,大多是以卷中第一篇開頭的幾個字來命名的,沒有 特定的含義。。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今中國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注釋:
1. 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 見得思義:見到可得的利益,要想想是否合乎仁義。
意譯:
孔子說:「君子,須從這九個方面,時時去省思自己。
『視思明:觀察事物,要去想如何能明察秋毫。
聽思聰:聽人說話,要想想如何能聽懂含意。
色思溫:臉色表情,要想想怎樣令人感到溫和可親。
貌思恭:行為舉止,要如何表現出合宜的恭敬。
言思忠:說話,要考慮怎樣傳達內心的真誠。
事思敬:做事,要思考到謹慎認真。
疑思問:疑惑時,要想想怎樣追根究柢。
忿思難:憤怒時,要思考生氣後引發的後果。
見得思義:見到可得的利益,要想想是否合乎仁義。』」
解析:
孔子很重要的訓示,「君子九思」。我們可以從這九個方面,時時去省思自己的道德修養,就能成為學問有修養的君子。。
「君子九思」,這個「思」字,含有自己「時時反省、處處觀照」的意思。
「君子九思」,最後一個,「見得思義」,為重要的總結。就是要獲得一樣東西以前,一定要思考合不合乎道義,合不合乎法律。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尤其現在誘惑這麼多的時代,一定要把持住的原則。
參考資料:
曾任資政、財經首長的李國鼎先生,一生都在推動台灣建設現代化,他傾全力推動經濟、科技、資訊工業。在許多台灣財經策略的擬定,極具遠見。
他是基督徒,是個堅守正義、勇於言人所不敢言的智者。從他的「祈禱詞」中,可以了解 他的人格風範。
祈禱詞:「今天我求主:使我把正義,放在功利之前;使我把別人,放在自己之前;使我把屬靈的事,放在屬肉體的事之前;使我把成就高尚目標,放在享受目前快樂之上;使我把原則,放在名譽之上。」
摒除私心後,方能 以 無私的胸懷、寬廣的格局,為所當為、言所當言,做對社會有助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