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0 09:31:11逸竹(yt)野叟

【菩提樹與禪宗】 神秀與惠能 的 偈子

 

【菩提樹與禪宗】  神秀與惠能  的  偈子

菩提樹與禪宗:
神秀禪師與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 菩提樹 偈子,非常有名,非學禪人也聽說過。      

神秀禪師:「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其他版本):
「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指相:指漸修、指修證。
神秀,把佛教理論「戒、定、慧」。解釋為:「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
            
惠能大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他版本):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須拂塵埃。」

指體:指頓悟、指見地。
而惠能,則把佛教理論「戒、定、慧」,另有 不同解說:「心地無非 自性戒;心地無痴 自性慧;心地無亂 自性定。」

六祖壇經
頓漸品第八: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於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師謂眾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意譯:
當時六祖大師在曹溪寶林山南華寺,弘揚頓教法門。神秀大師,即是五祖的徒弟,在湖北荊州玉泉寺弘揚漸教法門。。這時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宗講頓法,北宗就講漸法,兩宗教化盛行。六祖大師門下有幾千人,神秀大師門下有幾萬人,因他原有幾百人跟隨著他,後來一天比一天多,故比南宗盛。但是人人都知南宗是接受五祖衣缽的傳人,神秀雖很有學問,但五祖大師並未傳給他衣缽,所以當時人就稱「南能北秀」,南方就是能大師,北方就是秀大師,故有南宗和北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南宗和北宗之旨趣。
故六祖大師對大眾開示說:「法本來只有一宗旨,沒有兩個的,而人卻有南方人和北方人。法本來只有一種,沒有多種,就是不二法門。而人的見解有快、有頓、有遲、有疾。什麼叫頓漸呢?本來法沒有頓漸,而人卻有聰明、有愚癡,有利根、有鈍根之分,所以這頓漸是因人而立的。

解析:      
頓漸的問題,許多人都會誤解,總以為頓教的法門與漸教的法門,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修行法,許多貪圖便宜的人,也都偏愛頓教而妄斥漸教。
儘管頓悟法門是如此的殊勝,但若無漸修的事功作為基礎,只想求得頓悟功德,那恐怕不是容易的事。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其實,    頓漸兩種法門,乃是一體的兩面:頓是由漸而頓,漸是因頓而漸;沒有漸,絕沒有頓,有了頓,必先有漸;漸是頓的成因,頓是漸的結果。
頓就是立刻明白,明白一個理。理則頓悟,事須漸修,修行是要一天一天地去修行,悟只是悟個理,至於證果還要自己去修行,使功德更加圓滿。漸修與頓悟,可說是相輔相成。


參考資料:      
偈子:即偈頌。 偈頌  jì sònɡ  即佛經中的唱頌詞。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亦多指釋家隽永的詩作(通常每句五字或七字),以四句爲一偈。由於偈子簡短,僅有四句,它必須十分精煉,深含哲理。

六祖惠能:六祖 是 惠能 , 亦稱慧能,因為不可犯諱 於 二祖「慧可」,故採用惠能。

禪宗六祖:據《法寶壇經》付囑第十記載原文:「二十八菩提達磨尊者(此土是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師(此土是為二祖)、三十僧璨大師(此土是為三祖)、三十一道信大師(此土是為四祖)、三十二弘忍大師(此土是為五祖)、惠能大師是為三十三祖(此土是為六祖)。」

 

 

無明 2016-05-03 11:03:28

大叩大鳴小叩小鳴 悟也有深淺
佛法視每個人根器不同開各種方便 慧能大師聽到<<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了悟空性的道理
<<六祖壇經>>中有很多智慧語: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返觀自照 口念心行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回應

增知識
啟智慧
2016-05-03 13:22:50
其石山人 2015-05-09 14:48:05

很抱歉,剛剛才看到修習格友在你這裡的留言疑問。可惜他的報台是關閉的,無法進入他的報台去留言,只好藉此回答他,希望他能看到。

修習格友在上面問到:「法無頓漸,悟也無頓漸?我等從無始劫留到至今,還迷迷糊糊,此無分別嗎?」

照佛陀所說:「法本無法。」佛亦未傳一法。空性無智亦無得,沒有法也沒有智可得。佛雖然自己徹悟,但無法將悟得的空性以人世間的言語文字敘述出來。空性不是人類以腦筋想可以想出來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悟是了悟、證悟空性。依照佛經上說,無明就好像一個人本來在一間黑乎乎、沒有燈光、什麼都看不見的屋子裡。開悟則是靈光一閃,雖然光線不強,也不久,但在全黑暗的屋裡,已足夠照見很多東西,可讓自己增加對這屋裡情況的了解。

悟就是悟了,沒有今天悟一點,明天又多悟一點,...漸漸越悟越多的情形。靈光未現之前,什麼悟都沒有;靈光一現,就開悟了。像虛雲老和尚,被開水燙到手,磁杯落地粉碎,他一下子突然開悟,所以會被稱為「頓悟」。

但修行則是漸漸的事情,為道日損,每天修去一些不正的心念和行為,務使無念、無相、無住,這就是「自淨其意」。也就是神秀法師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漸漸修到某一天的某一時刻,突然靈光一現,開悟了。

為什麼說悟也沒有頓漸,前面沒開悟就硬是沒開悟,一剎那間開悟了,就開悟了。我的一位老師說:「漸修而頓悟,是比較合理的說法。」

照見五蘊皆空,意即:般若智慧的靈光一現,我們就能清楚明白的了悟五蘊都是虛妄之相,本質全是空。

如有機會,盼多交流!

版主回應
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Yt 所知有限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對網友的問題
有時無法回答

謝謝 其石山人
幫Yt 回應
2015-05-09 15:56:34
~ 釣江月 ~ 2015-05-08 22:27:44

壇經有多版本,其以敦煌本和博本較完整..
其實神秀大師並非那麼的不濟,佛門竟有如此的不實,,,悲阿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回應
提供補充資料

歷史典籍
常見不同的版本
內容往往
大同小異
2015-05-09 08: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