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賞析】 不經一番寒澈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
【禪詩賞析】 不經一番寒澈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
唐 黃檗禪師 《上堂開示頌》: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另有許多不同的版本:
「不經」一番寒澈骨,出現許多不同的版本,如「不是」、「未經」。
「焉得」梅花撲鼻香?出現許多不同的版本,如「爭得」?「哪得」?「怎得」?
中國文學的文獻因為經過長時期的戰亂與傳抄,謬誤是很自然會產生的,所以出現許多的版本,「焉得」?「爭得」?「哪得」?「怎得」?
中國文學很有意思,怎麼一句詩的用詞,有那麼多版本?解釋起來似乎又大同小異,真的很有趣。
「焉得」比較像古文用的字,「爭得」像口語,「哪得」、「怎得」像白話,故大多數人採用「焉得」的版本。同樣的「不是」、「未經」 一番寒徹骨,比「不經」一番寒徹骨的語意,差了許多,所以大多數用了這個版本,但這一定是對的嗎?有待學者專家考據與訓詁。
唐代僧人 希運禪師(?年~850年),福州閩縣人,幼年出家於洪州(今江西南昌高安)黃檗山上。希運後來在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山名為黃檗山,往來的學眾很多。後因酷愛此處,開宗說法時,便以黃檗名世,世稱黃檗禪師。
黃檗門徒眾多,乃禪宗五大宗之一臨濟宗祖師「臨濟義玄」的師父。據聞其相貌特殊、聰慧敏學,從懷海禪師處得法後,曾應唐代名臣裴休之邀,擔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龍興寺住持,禪風因此大盛。其後,裴休鎮守宛陵(今安徽宣城),亦建寺院並迎黃檗禪師說法。
意譯:
此首詩。「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可意譯為:「解脫塵世勞苦的修道過程,就像脫胎換骨一般,其歷程是非常艱辛的,不能心存取巧,須要全心投 入。心念往往猶如奔騰牛馬般難以管束,因此看管自己的心念,就要像牧人拉住牛鼻繩一樣,不能有所鬆懈,以免牛隻奔騰,不聽使喚。
「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這樣收心專注的刻苦參禪,正如同梅花,一定得在刺骨寒冬中開花一般,否則它又怎麼能夠散發出撲鼻芳香?
賞析:
黃檗希運是唐代高僧,是禪宗五大宗之一的臨濟宗祖師臨濟義玄的師傅。據此,則身為禪宗大師的黃檗禪師,雖非所有讀者熟知的詩人,但他這首名詩卻流傳千古。 尤其是後兩句「不是一番寒澈骨,爭得梅花撲鼻香」,早已成為人人爭誦的名句了,一般多將之改寫為:「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古今所有成大事、立大業者,其人生歷練即為一場艱辛的修鍊過程,「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能夠成為人人爭誦的名句,只因它道盡了天下人的共同心聲。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http://mypaper.pchome.com.tw/cwah/post/1320245260
情 淚 !
直教生死相許。 2015-10-09 11:32:37
抱歉 請問是哪一個澈呢
澈或徹
這兩個字 其實 在很多地方 都可互用。
「事」理 用 徹。
「物」理 用 澈。
「徹」為「通透」義;「澈」為「水清」義。
因 霜雪侵襲 寒冷刺骨 故用 澈。
「澈」在 金文、甲文中 都沒有,
顯然是 「後起字」;故「徹」是本字。
正如「采」是 本字「採」是「後起字」 2018-03-07 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