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1-03 00:39:19永遠的山

原住民唱國歌,再現媒體分裂人格

繼張惠妹受邀在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總統就職典禮上獻唱國歌後,原住民新科立高金素梅亦獲總統府邀請,在2002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上領唱國歌。這兩個重要儀式經過電視全程轉播,成為凝聚國家認同、民族意識的象徵。

對許多原住民而言,族人可以在如此盛大的場合,以原住民特有的唱腔,秀出別具風格的國歌,似乎彰顯了原住民的主體性,令他們倍感榮耀;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唱國歌這個儀式,只是再次凸顯他們弔詭的認同,甚至更強化台灣社會對他們既有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對原住民而言,從荷蘭以降的所有統治者都是侵略他們土地、破壞他們固有文化、及消弭他們族群認同的外來政權;那麼,原住民獲邀至權力中樞唱國歌,他們到底唱的是誰的國歌?這其中的弔詭性不言可喻。國家認同或民族意識的危險之處因此在於,它將所謂差異的認同或意識統一化、同質化了,所以原住民唱國歌是一種愛國的行為,是個至高無尚的榮耀,因為原住民和島上的漢人族群(事實上漢族還可以細分為閩南、客家、外省….) 一樣,都是中華民國的一份子。而媒體在這個統一化、同質化的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諷刺的是,當媒體一再強調原住民和其他族群都是一家人時,它們卻也不斷地劃分原住民和漢人族群的差異,並且有將這些差異本質化、固定化的傾向。例如,一般人的「印象」中,原住民天生就有一副好歌喉(這也是他們受邀至總統府唱歌的原因),然而這個好歌喉的「印象」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

另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媒體報導原住民的方式不外乎是社會新聞(如原住民懶惰、酗酒)、儀式新聞(某某部落舉行豐年祭)或影藝新聞(某某原住民歌手出新唱片);這種化約、充滿偏見的再現方式,不僅完全無視於原住民10族多元的文化、人文、歷史、地理景觀,也強化漢人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協助現有政權對原住民的再殖民;更可怕的是,原住民很可能會符應這套化約觀點,而陷入難以翻身的地步。

媒體對原住民的再現方式,充分顯現了它們的分裂人格,這是原住民的不幸,也是台灣社會文化生活日益膚淺、單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