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ㄚ走台灣-舊山線之旅-苗栗三義車站~臺中后里泰安車站
2011/7/19,小腳ㄚ踏上了台鐵舊山線復駛列車,起點在苗栗縣三義站,終點於台中縣泰安站。出發~
關於三義站,以下轉載網路資料:三義站為進入舊山線的北邊起點,位於縱貫線基隆起點159.6公里處,是新舊山線北端切換的起點。舊山線於1903年築到這裏時,為了克服爬上十六份(勝興)最高點前的大坡道,一出三義站便以盤山展線方式進入綿亙的山區。 三義站在日據時代明治36六年(1903年)10月7日開業時稱為「三叉河停車場」,大正9年(1920年)改稱三叉驛。光復後改稱三叉站,復於民國42年配合鄉名的更名,將站名改成三義站迄今。 1916年落成的木造站房為標準的日式規格,外觀典雅古樸,連同第二月台上的候車亭也非常小巧與古樸。在民國84年9月為配合新山線工程必須拆除舊站房,被卓蘭一家民營度假村業者買去,在拆除時依編號逐一將屋瓦、木板、木條等站體結構拆除,耗時約半個月,目前仍保存在該度假村內。 在新山線通車後,三義站內已無舊山線時期的任何遺跡,僅在車站南方新舊山線切換點保留舊山線路基,但為完整介紹舊山線計,仍將三義站舊站列為重要據點。
三義鄉盛產木雕,站內的擺設藝術品都是木雕作品。
進到月台~~迎面而來熱心親切的列車人員,還提醒我們火車沒這麼早開...沒關係~月台送往迎來...總有許多人、許多故事在月台發生...所以在月台等待也是火車文化迷人的一部份...
等候約20分鐘,坐上車,跟現代化的台鐵列車車廂截然不同的體驗,沒有冷氣吹,只能靠窗戶跟天花板上的電風扇送來"熱"風(因為是夏天),老舊座椅也沒有現在車廂的椅子來的舒適...但車廂上的一切都是當年舊山線行駛時保留下來的...也正因如此~多添一份傳統的美感~~
大睿挑了靠窗的座位~他認真地研究沿途的景觀~~
愛撒嬌的小睿依偎在睿媽身邊~~
我們模擬火車站送別的情境~~在車廂裡頭向著月台依依不捨地凝視~~
火車開動囉~~因為是柴油車...所以沿路都聞到刺鼻的柴油味道....尤其是在通過隧道時...真的是氣味薰人暈~~接著第一站停車處是勝興車站...轉貼網路資料:
勝興站 |
勝興車站標高海拔402.326公尺,為台灣縱貫鐵路最高處,民國88年被指定為苗栗縣縣定古蹟。 日治時期山線鐵路的興建,自明治35年(西元1902年)起分段舖設。竹南苗栗段於明治36年(西元1903年)5月25日通車。同年10月17日苗栗三義段通車,鐵路工程繼續向南推進,但在進行現在舊山線的工程之前,工程單位先行開闢三義至伯公坑的輕便鐵道,以運送縱貫鐵路建材至大安溪又(北)岸,再以輕便台車運送至內社川橋及大安溪橋工地現場,這種工程模式有點類似長大隧道工程中,除兩端開口外另開的導坑工程以增加工作面一般,如此便可加速工程進度。而在縱貫線鐵道尚未完工之際,這輕便鐵道也順便肩負台灣鐵道尚未全通區間(即葫蘆墩-三叉河間)客貨運輸。由於屬臨時性質,這條輕便鐵道施工標準自然不高,三義至伯公坑段坡度高達千分之37.5,但伯公坑停車場(站)為主要轉運站,故面積非常大;伯公坑停車場下至大安溪河床及經過大安溪段皆為輕便台車線,在大安溪上后里臺地處(新店?)尚且以螺旋形路線爬升;明治41年(1908年)4月縱貫線全通,這條輕便鐵道便被下令在3個月內拆除,如今路線與站場建築皆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伯公坑站場偌大的空間隱身在火燄山腹中,供大家尋幽訪勝。 明治41年(1908年)始打通葫蘆墩至后里的路段,這也是台灣縱貫鐵道全線最後完成的一段。不過,此段路基穿梭於連綿的山洞和高橋間,建築式樣多采多姿、景色雄偉壯觀,倒為全線平添了一段引人的勝景。也因此在日據初期,台灣總督府或是一般出版社出版的宣傳政績的「寫真帖」中,也不乏以舊山線上的工程為主要的景點介紹。 勝興昔日稱十六份,因山區盛產樟木,早年先民在此有十六座蒸餾樟腦之爐灶因而得名。縱貫鐵道全通前的明治41年(1908年)3月24日設置十六份信號所(即只辦理列車交會,不辦理客貨運)。至昭和5年(1930年)4月1日才開辦客貨運,並改名十六份停車場,在今站場斜坡上仍然可見舊名。台灣光復後因附近地區設勝興村,遂於民國47年2月10日改名為勝興站。 勝興站早年貨運業務甚為繁忙,遠在大湖地區出產之木炭、香矛油、柑橘及桃李等山產皆由本站輸出。後因產銷結構改變,貨源短缺,自民國72年(1983 年)起停辦貨運,專辦客運。 勝興車站現存的木造站房於大正元年(1912年),全部以福州杉為建材,其特別之處,在於整幢建築每根樑柱桁桷,均用榫頭與榫眼結合,沒有使用一釘一鏍。屋簷成鋸齒狀,並以八卦和矛頭等造型裝飾樑柱,極為獨特。 據當地耆老說,勝興站房設計上之所以配置尖峭屋頂、鋸齒屋簷,樑柱飾以八卦、尖矛,與當地的風水傳聞有關。車站所在地附近有九座山頭環伺,勘輿學上屬「虎」穴,是處靈地,日人藉此造型加以鎮煞,另有一說,八卦和矛頭具有避邪的作用。 勝興車站興建將近百年歷史,由於歷經兩次大地震皆未受損,保養得宜,至今其主體結構、格局和材料大多維持原貌或原材料,現已成為台灣鐵路老式車站的典範,也是舊山線鐵路中,最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的車站。 |
從這個指示牌可以知道舊山線沿路各站的相關位置...
這條鐵軌目前只有這列火車會行駛..現在火車停在旁邊囉~~睿睿們就在旁邊鐵軌上玩起石頭了~~
勝興車站是海拔最高的火車站~這裡有海拔標高可以佐證~~當然也是遊客們拍攝的地標之一~~
睿睿們化身為列車長與車掌小姐~~
很可愛的台鐵列車長公仔~~
全家人到此一遊~~
通常傳統的地方應該就會出現這個--汲水器~~這裡也不例外囉~~
之前我們在桃園大溪老街與三坑老街、新竹北埔老街 、彰化縣芬園體健運動公園 都有玩到這種傳統的汲水器...請看VCR~
PS.在西屯國小與靜宜大學裡頭,也有這樣的汲水器~~
小睿也玩的不亦樂乎~~
在勝興車站短暫停留後,火車繼續往前開~~原本下一個車站是后里泰安站..不過現在是觀光列車了...特別在龍騰斷橋前方停駐...讓我們可以下來走走..順道欣賞龍騰斷橋~~以下轉載網路對於龍騰斷橋的簡介:
現今最能代表舊山線的地標~「龍騰斷橋」官方正式名稱為魚藤坪橋,兩代並存於魚藤坪溪谷上,第一代魚藤坪橋於明治39年(1906年)4月30日開工,翌年6月1日完工,由磚拱(北端4孔、南端2孔)、上承式鋼桁樑(中央跨溪部分)及鋼鈑樑組成,立於叢山萬仞中非常雄偉,再加上磚拱與鋼桁樑造型優美,在當時為台灣總督府相當重要的一項政績宣傳據點。 1935年4月21日,距此地不遠處的大安溪附近發生強烈大地震,災害所及之處以當時的新竹州、台中州為主要災害區。舊山線鐵道全區間也被震得柔腸寸斷,所有橋樑、隧道、路線、路基與車站(除十六份停車場外)等均受嚴重損害;魚藤坪橋所受的的災害也非常嚴重,磚造橋拱嚴重龜裂,再經過同年7月17日的餘震,位於南岸的第7號橋拱也斷落。在當時的舊山線鐵路經過評估後,台灣總督府曾經考慮放棄重建舊山線,改以海線為主幹線,或另建連絡線以聯絡山海線,但最後仍決定重建舊山線。 舊山線的復舊工程相當浩大,舊魚藤坪橋已不適合行車,當時的「台中線復興事務所」遂決定在舊橋下游80公尺處新建新的魚藤坪橋,但在建新橋之前,工程人員先將舊橋龜裂的橋拱敲除,再搭起施工鷹架,架上鐵軌供運送新橋建材的火車通行,並且延續到內社川橋,等新橋竣工(1938年4月)之後,再拆除支架及舊橋鋼桁樑,這就成了今日我們最熟悉的魚藤坪斷橋(龍騰斷橋)。新橋落成當時與內社川橋同為台灣鐵路最高的橋樑(橋面距水面33公尺),之後就一直使用到1998年9月23日為止,隨著新、舊山線的切換而停止使用。 舊魚藤坪橋成了斷垣殘壁狀之後,多年來從北岸的第3、4號橋拱間看南來北往的列車行駛於第二代橋,幾乎是來此「朝聖」者必做之事;之後,火車不來了,但強烈地震卻又再來一次,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集集大地震,第4號橋墩上方的磚拱再度斷落,這次相關單位遂決定就地保留斷落的橋拱,供大家體驗並且見證相隔64年的兩個發生在21日的大地震之震撼。
走在鐵軌上~~非常悠閒自在....
我們在龍騰斷橋附近拍照留念後,就折返列車停車處...趁著人少時在車頭照相留念~~車頭前面掛著的意象標示就是龍騰斷橋..可見這座斷橋是這趟短暫的旅程中重要的指標~~而睿睿們上方的喇叭~~火車開到平交道附近鳴放的喇叭聲就是從這裡出聲的~~
看到列車長~~當然央求與他合照一張囉~~~謝謝列車長這一路上讓我們快樂出發~平安回家~
好長好長的列車~~一直蔓延到遙遠的那一方....
坐在車門前,悠閒地享受夏天午後時光....
接著火車繼續開動,也再經過隧道...這一路上好像經過了好幾個隧道..換句話說...我們已經穿過好幾座山了....
到了台中縣后里鄉的泰安車站~~~這一個車站~~身為台中人~~我們老早以前就來拜訪過了...不過這次比較特別...因為我們是搭火車來的~~~
關於泰安車站,轉載網路的介紹:
泰安(舊)站 |
泰安(舊)站於明治43年(1910年)設置,原稱「大安溪信號場」,僅辦理列車交會而不辦理客貨運,大正元年(1912年)11月1日改為「大安溪停車場」並辦理客貨運,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為大安驛,至民國43年3月1日改稱為「泰安」至今,民國87年9月23日新舊山線切換,舊泰安站廢站,所有車站客運業務就移至新山線泰安高架橋段的(新)泰安站。 泰安(舊)站原有站房初建時為木造建築,因昭和10年(1935年)4月大地震而傾斜不堪使用,之後便易地重建新的站房。而此次大地震造成舊山線之橋樑隧道嚴重毀損,在重建完成之後,台中線震災復興事務所便於本站北側設立「台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紀錄著當年大地震災情與重建之艱辛,以供後世憑弔。 現存的泰安(舊)站為日式建築中的近世式式樣,站內石柱由粗而細鼎立,窗戶皆為木窗上托式,與此相同樣式的現存的尚有造橋、銅鑼、清水、二水、橋頭等站。因位於谷地中,為配合兩端路線高度,將站房設置低於路基,入口在地面,形成月台、鐵路在上方二層的現象,相當獨特。另外,月台上雨棚柱子皆由鐵軌作成,鐵軌上標有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標誌和各個不同年代出廠的記號,可能是1935年震災後此地的廢棄鐵軌 。 另外,在(舊)泰安站月台上的值班站長室內,與勝興站一起仍留有電氣閉塞路牌機,這是為了防止舊山線上雖然已施行中央行車控制系統(CTC),但萬一發生故障仍可有備用方案,以保持路線暢通。 如今新山線從三義站南下時,先以地下化的方式進入三義隧道,一路以千分之10的坡道下坡近8公里後於鯉魚潭拱橋(標高42公尺)前在半山腰穿出,再以高架橋方式穿過大安溪、泰安村,於通過泰安(新)站後再以千分之10的上坡於半山腰中進入后里臺地,新舊山線的對比於泰安一地可作明顯的對比。 |
后里泰安--護你平安~
這裡有一個文化主題館...以及一些攤販...不過我們能停留的時間太短了...好像只有半小時...所以大家上完廁所以後就準備回去搭車了...實在無法在這兒好好參觀或是消費...難怪泰安鄉這裡的居民抱怨連連...他們說遊客到這裡只留下尿尿跟垃圾..都沒留下money~~
泰安站的候車區...
火車快要發動時,巧遇一位鐵路警察..跟睿媽一樣來自豐原...他親切地跟我們握手拍照~~
回程中...小睿率先睡著....不知道睡夢中他有沒有聽見悠揚的汽笛聲...有沒有聞到火車開車的柴油味...有沒有看見龍騰斷橋佇立在那兒向我們揮手道別....
遊記寫到這篇...剛好睿爸最近正在規劃集集線之旅~~不禁有感而發..火車真的是人類的好朋友...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為我們帶來許多豐富的生活體驗與故事....在汽車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多少遊子靠著搭火車到外打拼、回鄉省親~要去當兵的阿兵哥、以及負笈外地的學生也在火車月台上跟親人好友話別...當火車慢慢開動時,載往遠方的不只是一批批的旅客,也是一份份祝福與期望...這一份份的祝福與期望..都是希望遠行的人們旅途順利,平安歸來!!
隨著現代交通工具越來越進步...我們可以選擇的大眾運輸工具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快,例如飛機、高鐵等等,但是火車永遠不死...永遠會扮演他不能被取代的角色...
集集線之旅...小腳ㄚ就要來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