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3 02:10:57放血師
產難,不難?(上)
天熱,人懶。
人懶,報台空很久。
報台空很久, 所以想到難產,所以找到《婦人大全良方》。
而要寫《婦人大全良方》的啥?咱們得先瞭解宋代醫學的特色。
*************************************************************************************
簡言之,中醫發展至大宋,「經、帶、胎、產」的編排體例顯示當時婦科理論已臻成熟,朝廷設立產科教育,使得婦科在宋代躋身專科。成書於南宋理宗嘉熙元年(西元1237年)《婦人大全良方》,為婦科名醫陳自明所編,《婦人大全良方》將婦科細分調經、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難、產後八門,共二六0論。前三門屬傳統婦科範疇,後五門則為產育,行文則先敘總論,後述醫方,是中國婦科的經典。
*************************************************************************************
「產難門」專述產難,次標「坐月既明,須知產難,故以次之」,前近代難產死亡率高居不下,醫者泰半視難產為難免之惡,「產難門」共分產難論、楊子建《十產論》、催生方論、郭稽中《產難方論》、產難子死腹中方論、產難生死訣六論,「產難論」縱述產難之由外,陳自明徵引兩大醫家著作,「催生方論」、「產難子死腹中方論」則是個別醫方,「產難生死訣」則重診脈。
有趣的是,醫家既知難產的無常與頻繁難以避免,則何以相較《婦人大全良方》其他七門,「產難門」篇幅甚短,醫方也不繁複?
高難產率使得民間當時對此都有一套既定,混合符咒、佛道信仰、風水、方位、四時的處理方子,而宋代久被視為由「中古道醫」到「近世儒醫」的轉捩點,儘管這類半巫半醫的醫方頗受當時醫者批評,影響力卻未曾稍減。或許\民間普遍視難產為一無可避免之「準必然」,使得陳自明輯錄醫方時,僅將療效功\能較顯著者納入,其餘街談巷議,道途之間的雜方則一概不論。
*************************************************************************************
「十產論」則將產育症候分為正產、傷產、催產、凍產、熱產、橫產、倒產、偏產、礙產、坐產、盤腸產,除「正產」外,難產共依其胎位、天候、產證、產技分為十類,解決之道絕大部分倚賴坐婆手技,藥方僅略提於末尾。「催生方論」批評當代因五行論命以時,導致產婦催生的厭禳歪風,以醫者角度提供產難危急時的催產藥方。論「產難子死腹中」,醫者指出因「驚動太早,觸犯禁忌」所導致的產難。末「產難生死訣」則回歸切診,細分脈象在難產中的重要判斷。
*************************************************************************************
【礙產原因】
「產難論」中,除產母少動外,礙產原因最特出者在「嗜慾不節」。儘管行文脈絡並未對此特加強調,但未來嬰孩的出身特質卻不免使之引人側目。嗜慾導致產難之因,在於「敗精瘀血,聚於胞中」,亦即產中女體對於男精似無法完全吸收,導致殘精留體,影響胎兒形體外貌:其一,嬰兒頭有白膜,俗名「戴白」;其二,身有青黑之狀,稱為「宿痣」。
歷來醫書中的諄諄善誘在此付之闕如,陳自明捨勸以警:男女入月交合者,「其子易生浸搖赤爛瘡瘍」,此為「胎蛆」。西方自中古世紀以來,歐陸民俗便以紅髮嬰兒為女性月事或產育期間不知節制,橫加行房所致,同時認為紅髮者桀驁不馴,難以教化。 情慾與產育看似因果相連,無情無慾難有子息,但生產迫近時卻水火不容,井河不犯,看來中西皆然。
除產婦自身因素外,卜鬼之說造成「心驚神恐」,或受「閒雜婦人、喪孝穢濁之人」衝觸,同樣會導致難產;再者,天候對於產育同樣重要,醫者為防「血悶」、「血液妄行」的熱症;「胎寒血節」的寒症,力囑讀者保持室內通風,氣溫宜人以利產育。這類說法除可歸於根深柢固的民間信仰外,為避免卜鬼與犯衝的禁忌,醫者多主張產婦深居內室,以免旁人說三道四影響胎教,此說倒與現代醫學主張產婦應在清靜不受干擾的空間生產不謀而合,只是並未如台灣般,視再自然不過的產育之事為現代醫學「醫療化」下冷冰無比的產房病人。
人懶,報台空很久。
報台空很久, 所以想到難產,所以找到《婦人大全良方》。
而要寫《婦人大全良方》的啥?咱們得先瞭解宋代醫學的特色。
*************************************************************************************
簡言之,中醫發展至大宋,「經、帶、胎、產」的編排體例顯示當時婦科理論已臻成熟,朝廷設立產科教育,使得婦科在宋代躋身專科。成書於南宋理宗嘉熙元年(西元1237年)《婦人大全良方》,為婦科名醫陳自明所編,《婦人大全良方》將婦科細分調經、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難、產後八門,共二六0論。前三門屬傳統婦科範疇,後五門則為產育,行文則先敘總論,後述醫方,是中國婦科的經典。
*************************************************************************************
「產難門」專述產難,次標「坐月既明,須知產難,故以次之」,前近代難產死亡率高居不下,醫者泰半視難產為難免之惡,「產難門」共分產難論、楊子建《十產論》、催生方論、郭稽中《產難方論》、產難子死腹中方論、產難生死訣六論,「產難論」縱述產難之由外,陳自明徵引兩大醫家著作,「催生方論」、「產難子死腹中方論」則是個別醫方,「產難生死訣」則重診脈。
有趣的是,醫家既知難產的無常與頻繁難以避免,則何以相較《婦人大全良方》其他七門,「產難門」篇幅甚短,醫方也不繁複?
高難產率使得民間當時對此都有一套既定,混合符咒、佛道信仰、風水、方位、四時的處理方子,而宋代久被視為由「中古道醫」到「近世儒醫」的轉捩點,儘管這類半巫半醫的醫方頗受當時醫者批評,影響力卻未曾稍減。或許\民間普遍視難產為一無可避免之「準必然」,使得陳自明輯錄醫方時,僅將療效功\能較顯著者納入,其餘街談巷議,道途之間的雜方則一概不論。
*************************************************************************************
「十產論」則將產育症候分為正產、傷產、催產、凍產、熱產、橫產、倒產、偏產、礙產、坐產、盤腸產,除「正產」外,難產共依其胎位、天候、產證、產技分為十類,解決之道絕大部分倚賴坐婆手技,藥方僅略提於末尾。「催生方論」批評當代因五行論命以時,導致產婦催生的厭禳歪風,以醫者角度提供產難危急時的催產藥方。論「產難子死腹中」,醫者指出因「驚動太早,觸犯禁忌」所導致的產難。末「產難生死訣」則回歸切診,細分脈象在難產中的重要判斷。
*************************************************************************************
【礙產原因】
「產難論」中,除產母少動外,礙產原因最特出者在「嗜慾不節」。儘管行文脈絡並未對此特加強調,但未來嬰孩的出身特質卻不免使之引人側目。嗜慾導致產難之因,在於「敗精瘀血,聚於胞中」,亦即產中女體對於男精似無法完全吸收,導致殘精留體,影響胎兒形體外貌:其一,嬰兒頭有白膜,俗名「戴白」;其二,身有青黑之狀,稱為「宿痣」。
歷來醫書中的諄諄善誘在此付之闕如,陳自明捨勸以警:男女入月交合者,「其子易生浸搖赤爛瘡瘍」,此為「胎蛆」。西方自中古世紀以來,歐陸民俗便以紅髮嬰兒為女性月事或產育期間不知節制,橫加行房所致,同時認為紅髮者桀驁不馴,難以教化。 情慾與產育看似因果相連,無情無慾難有子息,但生產迫近時卻水火不容,井河不犯,看來中西皆然。
除產婦自身因素外,卜鬼之說造成「心驚神恐」,或受「閒雜婦人、喪孝穢濁之人」衝觸,同樣會導致難產;再者,天候對於產育同樣重要,醫者為防「血悶」、「血液妄行」的熱症;「胎寒血節」的寒症,力囑讀者保持室內通風,氣溫宜人以利產育。這類說法除可歸於根深柢固的民間信仰外,為避免卜鬼與犯衝的禁忌,醫者多主張產婦深居內室,以免旁人說三道四影響胎教,此說倒與現代醫學主張產婦應在清靜不受干擾的空間生產不謀而合,只是並未如台灣般,視再自然不過的產育之事為現代醫學「醫療化」下冷冰無比的產房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