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2 23:08:17ymim1ny07c

產經解析-亞洲經濟續走緩 無須擔憂聖嬰現象推升通膨 產經解析-亞洲經濟續走緩 無須擔憂聖嬰現象推升通膨 輕隔間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產經解析-亞洲經濟續走緩 無須擔憂聖嬰現象推升通膨

工商時報【聯博資深副總裁暨】

亞洲主權策略分析師陳祖傑過去一年,低油價引發通膨降溫的預期心理,因而支撐亞洲債券市場表現。然而,部分投資人現在開始擔心海洋溫度變化引發聖嬰現象,恐使糧食價格再度上漲。

2008年與2011年曾經分別出現聖嬰現象。當時,亞洲通膨壓力加重,各國紛紛採取因應政策。今年5月,用來衡量聖嬰現象的ENS輕隔間O指數再度走高,讓市場開始關注此風險。聖嬰現象常導致氣溫上升、氣候變得乾燥,進而影響糧食供給。

儘管如此,進一步觀察過去的ENSO指數與糧食通膨走勢,可發現並不是每一次的聖嬰現象(即ENSO指數上升)都會造成糧價通膨。此外,聖嬰現象得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有機會引發糧價通膨。

目前為止,亞太地區的ENSO指數僅連續上升2個月,且指數仍低於歷史高點。聯博認為,目前要斷言聖嬰現象與糧價通膨再現,似乎言之過早。

事實上,ENSO指數與糧價通膨嚴重程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回顧2008年、以及2010至2011年,當時聖嬰現象確實造成糧價上漲,使得糧食通膨成為整體通膨攀升的主因。然而,過去也曾出現,在發生嚴重聖嬰現象的同時,糧價通膨卻維持平緩的水準。

此外,ENSO指數上升與糧價走勢之間存在著延遲效應,意味著即使聖嬰現象會影響糧食供給,但也要過了6至12個月後才會影響到糧價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目前全球需求面前景欠佳,因此在整體大宗商品價格未出現上漲的情況下,光靠糧價走高不太可能影響亞洲地區的通膨水準。回顧過去2次聖嬰現象與糧價大幅上漲的期間,亞洲CPI當中只有1.5至1.6個百分點來自糧食項目。

過往經驗可協助我們評估聖嬰現象對整體通膨的潛在影響。目前,亞太地區通膨處於週期性低點,且在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下,聖嬰現象對通膨造成的壓力也應有限。

即使這次聖嬰現象引發糧價上升的幅度,與2008年以及2010至2011年相當,屆時亞洲CPI也只會上升到3%至4%左右的長期平均水準。這樣的通膨相當溫和,且光是糧食價格波動,通常不會對貨幣政策造成顯著影響。

以供需面而言,一些要素可望降低聖嬰現象在未來幾個月對通膨造成的衝擊。目前小麥與稻米的庫存量尚稱足夠,高於或相當於2008年或2010至2011年的水準,且小麥在亞洲CPI佔的比例相當小,因為小麥並非亞洲國家的主食。

在過去兩次的糧價通膨時期,肉類價格大漲乃是亞洲CPI上升的主因。亞洲是飼料用穀物的淨進口地區,因此國內肉類的生產成本將受全球飼料用穀物的價格變化而波動。但目前飼料用穀物的庫存明顯高於以往,多少可緩和全球價格的上漲壓力。

最後,聖嬰現象對物價引發的連帶效應可望低於過往。根據Hodrick-Prescott Filter預估的產出缺口顯示,2008年與2011年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高於潛在水準,當時在糧價飆漲之前,核心通膨便已開始上升。

相較之下,從今年第2季開始,亞洲經濟成長趨緩的跡象愈來愈明顯,出口貿易持續衰退之際,內需不振使得核心通膨維持在溫和的水準。在此環境下,對於聖嬰現象引發的連帶效隔間應,應無須過度擔心。

總之,即使聖嬰現象的風險增加,但是否會持續下去目前仍言之過早。此外,聖嬰現象是否會造成糧價上漲,並因此推升整體通膨,仍存在許多疑問。因此,對決策官員與債券投資人而言,至少當前需留意的,反而是經濟成長的下檔風險與其他外部的不確定性。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產經解析-亞洲經濟續走緩-無須擔憂聖嬰現象推升通膨-215004910--finance.html

21A6C39F247621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