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2 11:36:53孔子

鄧大俠

寫作範圍軟硬通包 鄧大俠還有高手班底

◎記者張子強∕專訪

  問:您的寫作範圍從硬體到網路軟體無所不包,如何充電並尋找題材?

 鄧:其實我寫作還是以軟體為主,硬體是因為認識柯志賢,才有機會合作,後來柯志賢闖出一片天,所以我就不再涉獵原本就非我所長的區域。

  再一步步跨入系統軟體,也因緣與陳惠貞、陳玄玲二位女俠合作愉快,現在的網路與網頁設計更有新一代的夥伴加入,才能使作品年輕化,而且又能兼顧快快樂樂書系的特長。

  我並非科班出身,都是不遠千里離家背景去拜師學藝,光是中壢的資策會我就去了二次長時間的學習,還有中興大學也去了好幾次,再加上長時間自我要求不斷探索,才能有今天一點小成績,我想強調的是,我的資質實在很平庸,只是肯努力,真的很敬業。

  至於題材,我想隨時要注意世界的潮流與市場的變化,隨時要調整方向,萬一做了出力不討好的題材,雖說是非戰之罪,但是就要立即檢討改進。

  問:可否請您簡介寫書的電腦設備?您的寫作習慣(如時間分配、靈感處理等等)?。

 鄧:我寫書比較龜毛,以前我曾買過一部十幾萬的單色雷射印表機,只為了圖書品質好。也買過幻燈機,只為了印彩色書。也買過二萬多的數位相機,只為了測試Windows的新功能,這些設備都早已成古董,但這些投資一般人都沒有估算在作者的成本之內。

  工作室的配備經常汰舊換新,至於目前的配備可能和讀者差不多,甚至更落伍,因為電腦發展至今,功能及速度都已差不多,除非有更大的突破,難怪PC市場呆滯,甚至連累了高科技股票。

  只要對軟體徹底了解,靈感自然泉湧,萬一寫不出東西的時候,不是太累,就是還沒弄清楚軟體。

  問:您的創作班底如何成軍?如何運作?。

 鄧:以前的書籍都是我們夫妻二人的成品,後來有高手如柯志賢、陳惠貞、陳玄玲適時加入合作,都會在書本的封面列出姓名,然後在與出版社簽約時,就列好個人版稅的百分比,我和這些作者好朋友彼此之間都沒有合約限制,所以大家都能維持長期的合作關係,萬一另有高就,也都隨緣(其實分離也是力量的擴增)。

  現在由於我們夫婦年歲已大,想將經驗傳承給新生代,將寫書工作逐漸轉成規劃與審稿,而且以整體的工作室作為團隊名稱出書,但我仍堅持小工作室編制,大家都像是一家人,彼此榮辱與共,大家分享成果,彼此都能過著幸福又快樂的日子。目前的新一代的成員如David、John、Cynthia、Vivian都是一時之選,各有所長而密切合作,工作室以「小而精小而美」的架構,不會再做成員上的變動。

  所以我們會以現有網站作為新書的實驗基地,既可實現自己的理想,也不會與工作或時代脫節,我認為是很不錯的生涯規劃。

  問:資訊書籍很容易過時,一個技術或者議題的成熟週期很短,您如何看待?如何解決?推出新書的主要考量是什麼?決定書的內容是經過評估的,還是信任自己的眼光?。

  鄧:寫作是經驗的累積,我們希望工作室的同仁都要有實務及教學經驗累積,才能隨時保持活力,與社會需求也才會緊密結合,寫書才不會形成空談,這是我們最忌諱的。

  剛才講過,網站的建立及二組ADSL的申請,都是要將平日的生活實作融入未來寫書的實例,所以新軟體新功能,我們都能現學現賣,再將心得寫入書上。

  我們的網站也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這樣我們才不會變成機械人或冷血動物,否則人生是黑白的,生命又有何意義。

  推出新作,不敢說是十拿九穩,但只要隨時注意消費市場的脈動,經常拜訪各大賣場或出版社相關同仁,你就比較不會「脫槌」,但「先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馬總有失蹄的時候,但要提高警覺,不要一錯再錯,否則出版社對你沒信心,一切都完了。

  問:坊間資訊書籍汗牛充棟,良莠不齊,以您老前輩的觀察,真有這麼好的市場嗎?。

  鄧:物競天擇,資訊書籍多,對讀者是一個利多,但讀者可能要多花一些時間來選書,如果有一些公正客觀的資訊書評,應該有益於讀者之選購,我想這一點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目前圖書市場真的再萎縮,但也不能怪誰,因為一個家庭往往買一本Word就夠了,而且買了Word 97,再買Word 2000,我想他應該不太會再買word 2002,所以這些不斷改版的軟體,有一些讀者都會陷入「購買疲乏症」,何況現在大家的興趣非常廣泛,有逐漸轉往網頁設計方面的新軟體或PDA、網咖連線電玩遊戲等新鮮的科技產品。

  2001年初又有幾家資訊出版社創立,而且這些新公司成員大都由原有的出版社離開來創業的,由於工作經驗及人脈理念的累積,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就出來想闖出一片天,當然也是分一杯羹。其實各行各業都是如此,何況資金並不必很雄厚的出版社,更容易讓人揮灑天空,希望大家能共同提升出資訊圖書的品質,共為讀者作者謀福利。不過因為是逢不景氣時代,所以大家都在作節約能源的動作。(之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