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8 21:10:13lee

山芙蓉

中文名稱:山芙蓉                        
英文名稱:
學   名:Hibiscus taiwanensis Hu
Hibiscus taiwanensis S. Y. Hu
科   名: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
別   名:台灣山芙蓉、台灣芙蓉、狗頭芙蓉、千面美人、三醉芙蓉、酸芙蓉、千面女娘、拒霜花
原產地:台灣特有種
分布:全島平野以至於海拔 1200 公尺以下的山區,都是它的分布範圍,蘭嶼島上也可見芳蹤。
用   途:1. 庭園觀賞用:清晨花朵綻放時是白色或粉紅色,到了午後至傍晚凋落前,則轉為紫紅色或粉紅色。變幻多端。
2. 食用:花可食用,不論作沙拉、炒食或油炸均可口。
3.  木材色白質輕軟,主幹粗大者可供製木屐,其樹皮含纖維,在野外求生或露宿時,可替代繩索用。
4.藥用:性味:根及莖:微辛、平。效用:根及莖:可入藥,用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消腫排膿,清肺涼血。
   可治療癰疽腫毒,肺癰膿胸,浮癰肋膜炎,關節炎,創傷不癒,無名腫毒。
莖:株高約 3~5 公尺,樹皮老幹灰白,中枝清白色,具多數分枝;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平滑、灰色,被有剛毛。
葉:葉具長柄,單葉互生,紙質或近似革質, 闊卵形至近似圓形,長約 7~10 公分,寬 6~8 公分,鋸齒緣,先端銳尖,
基部圓形或為心形,3~5 淺裂,裂片三角形或闊卵形,先端銳尖,掌狀脈,表面平滑,有脈 5~7 條,有時亦有脈
 9 條者,脈於表面凹下而背面顯著隆起,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圓柱形,細長,長 12~16 公分,有粗毛;
托葉小,卵狀線形,長 1~1.5 公分,早落。
‧花:花大,單生,腋出,具長柄,花冠淺鐘形,張開狀,花開放時徑約 9~15 公分,初為白色,午後變為稍帶粉紅色,
下午變為粉紅色;花柄長 10~12 公分,有剛毛,直立或斜上昇;副萼(總苞片) 8 枚,線形,長 1.5~2.5 公分,
寬 0.2~0.3 公分,先端鈍;花萼鐘形,先端 5 裂,裂片三角形,長 0.6~0.7 公分,先端銳尖,有星狀毛;花瓣 5 枚
,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 3~5.5 公分,寬 2.5~3.5 公分,先端鈍或略圓,基部略呈楔形且呈短爪狀;雄蕊多數,
單體雄蕊;雄蕊柱圓柱形,長 4~5.5 公分;花絲線形,長 2~2.5 公分;花藥腎形,一室;子房 5 室,花柱 5 枚,
基部相連;柱頭頭狀,每室中有胚珠 3 枚;山芙蓉分為單瓣與雙瓣兩種,花期在 9 月至 12 月。
果:蒴果球形,徑約 2~3.5 公分,五瓣裂,外被毛茸,褐色;種子多數,腎形,淡褐色,長約 0.15 公分,正面光滑,
上有一黑色芽點,背面密佈長約 0.3 公分的淡棕色毛茸。
特徵:落葉性大灌木或小喬木,全株密生毛茸。植株高約 3~5 公尺。葉互生,厚紙質,半圓形,全株密生長毛。花雌
雄同株、萼片鐘形 5 裂;花瓣淺鐘形。清晨花朵綻放時是白色或粉紅色,到了午後至傍晚凋落前,則轉為紫紅
色或粉紅色。
其他: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山芙蓉
應紹舜 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四卷 山芙蓉 p474 民811215初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1306山芙蓉 p653 國立編譯館主編
山芙蓉和木芙蓉的差別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山芙蓉 92年10月311頁

用法:取莖切小片晒乾,乾品約4--6兩和青殼鴨蛋2顆加水同煮,喝湯吃蛋。
親人用來對付痔瘡好像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