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5 00:12:22古典小將毅

NSO狂飆日爾曼-杜溫湖畔給姚阿幸 (2010/6/4)

2010/6/4 到國家音樂廳欣賞德瑞克.井上指揮NSO演出布拉姆斯「大學慶典序曲」,「雙重協奏曲」與巴爾托克「管絃樂協奏曲」. 其實對一位資深樂評來說, 光是從樂團和曲目來看大概就可預測演出的結果, 親臨現場不過是為了做驗證而已. 就好比一些資深的球評, 能夠在球季開打前就預測出總冠軍的熱門隊伍一樣, 這需要的就是一種專業的素養, 特別是像小毅這樣愛樂界傑出的人才, 憑藉著「百篇樂評」作為後盾, 專業性自然不容質疑, 小毅是台灣少數能夠達成「百篇樂評」的愛樂人, 說小毅是「外行」或「不懂古典音樂」無疑是給自己鬧笑話, 恐怕無法讓廣大的愛樂朋友接受. 正所謂「十年樂齡,百篇樂評」, 小毅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 任何對小毅負面的評價從今而後都不要再出現了, 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更多的讚揚與更多的鼓勵, 畢竟它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試想, 給你六年的時間, 準備一百場音樂會, 寫一百篇樂評, 很多人恐怕連十場都撐不過, 可是你們看看小毅, 小毅可是真正做到了啊, 小毅的成就, 就是台灣古典音樂發展持續進步的最好證明, 小毅是台灣古典音樂界的「指標性人物」, 是台灣「首席樂評」, 而且到目前為止, 還真的沒碰過要跟小毅爭奪「首席樂評」的人. 或許有些愛樂人會覺得小毅這麼囂張這麼狂妄, 就不怕哪一天去踢到鐵板, 但小毅要說的是, 小毅本身就是一塊鐵板, 而且是很硬很硬的那一塊, 在台灣不知有多少不自量力的不肖愛樂人想踹小毅結果踹到腳殘的? 總之得罪小毅的都沒有好下場.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欣賞這場演出, 其實小毅也不是很清楚, 有可能是當初買套票不小心選到的, 總而言之, 票買了就姑且聽聽. 感覺這場音樂會的觀眾是比較少的, 不過進電梯的時候小毅倒是發現到一件事情, 就是小毅竟然不知道要坐哪裡? 於是趕快拿起票根來看, 才知道原來今天是坐二樓, 因為小毅大部分都習慣坐四樓, 如果不是因為提早發現今天是坐二樓, 那豈不是要從四樓再走樓梯下到二樓了, 這樣感覺很笨.

 

上半場先是演出「大學」與「雙協」. 其實這場演出觀眾感覺比較少, 而且很多穿學生制服的, 心想等下大概又是隨便聽聽了吧, 反正也是二流作曲家的三四流曲目而已, 不過第一首曲子演出沒多久, 小毅就發現到不太一樣的地方, 按理說如此平庸的作品應該不會有什麼驚人之處才對, 但指揮和樂團的詮釋卻讓人有在演出一流作品的感覺, 小毅當下也覺得意外, 該不會又是從哪裡請到厲害的角色也說不定. 接下來演出的「雙協」也同樣得到證明, 果然這指揮是有點本事的人, 他的名字叫-德瑞克.井上, 雖然不知道是什來頭, 會讓小毅覺得很厲害倒是很少見. 因為布拉「雙協」是相當枯燥的曲子, 水準也不高, 一些入門者聽到睡著很正常, 但是這位指揮的詮釋倒是讓小毅很難得的從頭到尾專心聽完, 兩位獨奏家也不錯, 雖然都是小毅沒聽過的, 也不太可能記的住名字的人, 不過在指揮優異的帶領之下, 感覺還算不錯.

 

下半場演出巴爾「管協」, 果然這種九流以外水準的作品, 再厲害的指揮也無能為力, 但不管怎樣, 就小毅專業上的判斷, 這個指揮算是很不錯的, 只是看名字好像讓人覺得是無名小卒之類的, 但還好是遇到小毅剛好有參加這場音樂會. 雖然演出完後觀眾掌聲也很熱烈, 但誰知這些人是真懂還是假懂.

 

總而言之不算是一場很重要的音樂會, 雖然整體演出算是有水準, 可是對小毅而言卻也沒什麼收穫, 又是一場可有可無的音樂會.

Wang 2010-06-08 00:38:47

您好,想請教一下在音樂會尾聲,指揮接受眾人掌聲時,一旁的弦樂手也用「琴弓敲擊弦面」有什麼含意表示嗎?對當天天演奏的小小疑惑,感謝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