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號出入口》哭墳
當初,在將《十五號出入口》小說改編成劇本時,雖然想盡量忠於原著,但我還是擅作主張在片尾加了一場趙學平哭墳的回憶戲。
原著小說裡,趙學平一生的遺憾,主要來自於他和愛人被戰火硬生生拆散的痛苦。然而,我覺得那個時代被抓兵來台的少年,內心深處絕對少不了的痛,是和親人(尤其是父母)生離死別的痛苦。尤其是那種毫無預警的、甚至也來不及告別,就從此被抓兵來台,數十年後返回大陸只能見到父母土墳的那種痛苦。
也許是因為自己做了母親的緣故,當我在看《大江大海1949》時,看到〈追火車的女人〉那一章,就覺得心頭有莫名的刺痛。一個母親帶著四、五歲的小孩擠在滿是逃難人群的火車上,火車走沒多久就停了,因為前面的一截鐵軌被撬起來,要等。於是母親對小孩說:寶寶,你等一下喔,不要動。
母親爬過眾人的身體(因為車內擠滿了人),下了車,在鐵軌外的灌木後頭小便。她起身回來時,火車忽然開了。大家就眼睜睜看著那個女人在追火車,一路追一路哭一路跌倒,她的孩子也在車內大哭,但誰也沒有辦法讓火車停下來。
四、五歲的孩子,那正是我女兒現在的年紀。
這本書裡的另一篇〈只是一個兵〉,裡面描述了四個年輕人幫結婚的好友抬花轎的故事。新郎高興地跟在旁邊走著,回家的半路上他們被攔了下來,荷槍實彈的士兵來抓兵,把四個轎夫連同新郎都綁走了,只剩新娘一個坐在花轎裡大哭,花轎四面是廣闊的稻田,稻田遠處是沒有盡頭的大海…
被抓上船而成為「兵」的,據說有兩萬個少年青年。
在這種年紀突然被抓兵、從此再也見不到父母的,我認為那是一生難以抹滅的痛。詩人管管就是如此。他在接受龍應台訪談時,一想起當年和母親分離的回憶,就淚流不止。
所以,我在劇本裡,又加了一場趙學平母親背著父親偷偷塞錢給趙學平,讓他可以去城裡報名唸書的戲。母親的慈愛、母親聲嘶力竭地呼喚趙學平不要去找阿丁…種種關於母親的回憶,數十年後只剩下一座土墳。返鄉探親的趙學平只剩下一座土墳可以探視了。
在劇本中,來到台灣的趙學平從來不哭。年輕時,除夕夜守海防,思鄉的老傅哭了,他沒哭。年老時,想念女兒又思鄉的老傅喝醉哭了,他沒哭。就是到了養老院探視半失智的老傅時,趙學平還是沒哭。只有在1997年他返鄉探親時,在空無一人的破敗老家前,他才終於跪在母親的土墳前,聲嘶力竭地痛哭起來。
十幾二十歲時的我,很不愛聽外省長輩們聊他們1949年的往事。四十歲的我,不知怎的又開始遇到許多這樣的長輩,聽他們聊起椎心刺骨的人生,心情卻完全不同。也許是因為自己做了母親的緣故。每當我看見女兒熟睡的可愛面孔時,內心便深深祈禱著:希望她永遠也不會遇到這樣的動盪與戰火,希望這樣的故事永遠不要在現實生活裡上演,希望我們華人甚至全世界永遠不要再有任何的戰爭。
上一篇:《十七號出入口》最新海報
下一篇:《十七號出入口》輕盈的阿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