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7 12:27:49堂本和葉

世界上唯一專由女性專用的文字~~~~女書

「女書」的起源:
關於女書的起源,在上江墟鄉流傳著四種說法:
一、傳說一兩千年以前,上江墟鄉有一才女很聰明,是她創造了這種文字,至今 沒有人知道她的姓名。
二、傳說宋朝年間,上江墟鄉荊田村有一胡姓女子被選入宮中當皇妃。她哥哥身為國舅,見到自己的妹妹被皇帝冷落心理很難受,於是創造此種文字並教會她妹妹使用,後來他妹妹用這種文字向家人訴苦。據說這女子曾經回家鄉過一趟,很可能是她回娘家時教會她朋友學會這種字。
三、傳說中上江墟鄉有一女子被選入宮,入宮前已學會這種文字,因受皇帝冷落,用這種文字把自己的經歷告訴母親以及要好的姊妹們。從此,這種文字就在婦女中流行,並以訴苦為重要內容。
四、古時上江墟一帶的女子喜歡聚在一起紡織布或繡花。那時,女子都不能上學識字,為了把自己的苦難經歷記載下來,她便在織布繡花的基礎上共同創造這種文字。

「女書」的特色
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以前,女書文字總數約有六百餘個,筆劃不超過二十劃 。它借用並改造了大量的意音文字──漢字,以弧筆為基本筆畫,形成表音文字。其淵源還不能確定,但比較能肯定的它應該不是獨立創造發展的,而是借用和參照漢字形體建立的,只是漢字屬於表意文字,女書則是表音文字。因此,女書只要六百多個字即能表達出
總體而言,女書的形體外貌沒超出漢字的範圍,不過較似古文字,與現代楷書差異較大。它是一種由右向左略有傾斜的修長字體,呈現菱形框架。漢字方方正正力求對稱,十足的男性氣概;而女書修長輕盈,舒展秀麗,不拘一格,佈局也不像漢字般嚴謹、規範,其中隱含著一種對稱,如右上與左下均衡,雖傾斜卻不失重心,自成一種美感。而這樣的字型傳說是依據從前女子專門從事的女紅,如刺繡、紡織等造型而來的。

「女書」的吟唱:
女書不是用「讀」的,而似民間歌謠以吟唱方式流傳。多為七個字一句。女書常書寫在兩種工具上,一為「讀紙」,即女子出嫁時,將女書書寫在文字上,作為陪嫁品,日後人死也以此為陪葬品,或焚燒之以紀念死者。一為書寫在扇子上,讓女子到廟中祭拜其所信仰的女神時,可吟唱之,向女神表達自己的願望。
「女書」的內容:
1. 女子出嫁,眾姊妹寫給她的紀念書信。內容多為懷念過去共同擁有的美好日子,但現在 對方將要出嫁(女日完),好日子已經結束了,未來生活將會很悲慘。
2. 自傳。年老女子為紀念自己的一生會以女書,或請他人以女書代為記述自己的一生。其中包含著婆媳問題、暴力、婆家的性騷擾、性侵害等女性受苦的故事。

「女書」的價值:絕對的女性主體經驗
女書內容表達了絕對的女性經驗,甚至有批判的氣氛。例如女書中曾出現這樣的句子:

「只怨皇帝制錯禮 你我分離為所逼」
「做女風流真風流 作媳風流眼淚流」

訴說著對女子出嫁從夫,必須遠離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好姊妹,投向一個未知、陌生的家庭,而結果往往是悲慘的,因為為人媳之後所承受的種種不平等待遇,與未出嫁前還能與母親、姊妹愉快相處的日子,彷若天壤之別。甚至批判當時的社會制度,為何「皇帝」(代表男性權威)要建立一個對女性如此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對於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也有描述:

「姐哪繡得千張紙 弟哪讀得萬樣書」

歷史缺乏女性經驗,已經為眾多女性主義者所批判,因此試圖以女性書寫開展女性的主體經驗。但這些能自行書寫的女性多為菁英份子,至於勞動階級的女性經驗則只能菁英女性代勞,例如江文瑜所編的《阿媽的故事》,即取代過去悼念二二八事件時,只歌頌罹難者的貢獻這樣的模式,而開展罹難者的家屬—尤其是女性的苦難經驗。但是,女書所展現的是一種女性自為、自覺的主體經驗,在其中可以看見性別壓迫下,女性最深層、真摯的聲音。


 研究中國女書 「潘慎」堪稱第一人
徐尚禮,湖南江永的婦女很早就把女性文字應用於日常的生活和實踐中,這種文字被中國人稱之為「女書」或「女字」。太原師專現代漢語教授潘慎則是「中國研究女書第一人」。
  研究女書近半世的潘慎說,「誰說女人只會生孩子,傳宗接代,在上古漫長的母系社會時期,女人會笨得連自己的文字都創造不出」?因此女書就是中國母系社會的文字,後來男性社會崛起,女書成了父權思想的犧牲品,迫使女書走向地下、逐漸滅絕。潘慎指出,女書比距今三千年的甲骨文更早,母系社會消亡後,女書從此不容於男人主宰的世界。
 「女書」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傳女不傳男的婦女文字,千百年來,江永一帶的婦女用這種「密碼」讀唱娛樂、記事、記史、訴說身世、互致信件、祭祀祈禱。近年來在大陸其他地方陸續發現女書蹤跡,已出土的古文物也有女書遺跡。
研究女書學者愈來愈多,但有關女書源起及消失眾說紛紜。
  走入太原市候家巷太原師專宿舍,七十五歲的潘慎談興最濃的倒不是女書研究,而是他早年接觸女書時,因好議論時局被當成「反革命」下獄、勞改。一九五六年,二十七歲的潘慎在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發到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接到了湖南省博物館李正光寄來的一個包裹,內有三本女書原始資料。
沒研究兩年,就因批抨黨和政府,在一九五八年被語言所撤職,一九五九年以「反右」罪名關進上海「提藍橋監獄」。
 潘慎說,「有幸」關進當時遠東第二大監獄,一關就是二十年,三十歲到五十歲的青壯歲月就這樣沒了。問他坐牢、勞改時有沒有繼續研究女書。他說,「在牢裏研究女書等於找死,獄方會把女書當成美蔣特務密碼」。一九七九年「平反」後。潘慎說,「一紙通知書摘去反動右派罪名,幾個字說當初錯判了,連個道歉都不說,只發給了五百元,還要分兩次領,真是把人當成『二百五』」。談起那段瘋狂的歷史,潘老先生如今是自嘲多過憤恨、不平。
  潘慎在山西勞改,其夫人原本在上海紡織廠當女工,由於當時不願和丈夫劃清界線離婚,從上海發配到江西,兩位江蘇人就此落戶太原。而潘慎恢復自由之身後,由於痛罵北京語言所領導是「學霸」、「市儈」,指語言所是「大觀園」,不可能回到語言所,語言所老同事也不敢刊登其研究女書研究。直到一九八七年山西「語文研究」登出當年研究心得,潘慎才吐了一口怨氣。潘慎說,江永當地宣稱在一九八二年發現女書,「那我一九五六年研究女書,又算甚麼名堂」。
  一九八七年潘慎把三本女書原文送給了趙麗明,後來趙麗明和周碩沂合編了「中國女書集成」。一九九一年永江召開國際女書學術討會。潘慎和研究女書的學者終於有機會共聚一堂。而當年的寄來書的李正光已轉任長沙馬王堆文物館美術總設計師。潘慎說,自己和李正光、周碩沂被稱為「女書先驅者」,三人都曾被打為右派,真是妙不可言。
  關於女書的起源和流傳,眾說紛紜。由於目前只在江永瑤族發現,有人主張是部落的女性文字,有人說是自古以來便在婦女中間流傳的一種傳女不傳男的書寫符號。也有人大膽推論女書的滅絕與秦統一六國後「書同文」有關。潘慎說,這些主張太小看女人,也太小看女書。而按照他的研究,秦始皇可能沒看過女書。
  潘慎說,女書是「同音借代」、「字無定形」,距今三千年的甲骨文也有這一特點,但甲骨文「同音借代」比女書少,「字無定形」的異體字比女書少。
  中國人發現了甲骨文,但對更早的女書所知無幾。潘慎表示,在仰韶文化、馬橋文化、龍山文化,出土的陶器或銘文中都有女書的蹤跡。
  雖然女書已被國際漢學家重視,但湖南江永唯一會寫女書的陽煥宜老太太,目前已過世。目前,江永縣開辦了女書學堂,中南民族學院也設立女書文化研究中心,湖南省也將江永女書作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專案向北京申報,一旦申報成功,它們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boards/ancient/M.106180827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