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21 15:40:02夢露

迷人爵士樂 吃定大蘋果 94-02-21  

不管搖滾樂如何的挑釁紐約客身上的細胞、流行歌曲不斷的侵蝕紐約客空虛的心靈,有一種音樂一直沒變,重複的歌曲不斷的被演奏,在紐約街頭藝人的口中不斷的被傳唱,這種迷人旋律就是爵士音樂。因為有它,讓紐約這個城 市更具魅力,更讓人著迷。

在1920到1930年,爵士樂大行其道,有個爵士樂手大唱:「成功樹上蘋果何其多,但如果你挑中紐約市,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蘋果!」(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suc-cess tree, but when you pick New York City, you pick the Big Apple.)這是紐約取名為大蘋果的原因之一。雖然這個說法比較浪漫,但很多紐約客就是寧願相信是爵士音樂存在,豐富了這個城市。從各種客觀的條件來看,爵士樂在紐約大道其行,不無它的道理,多數能將爵士樂演奏或唱的有感覺的,很多都是黑人,而紐約的黑人人數平均也比其他州多出許多,相對的,黑人與爵士樂很直接的會被聯想在一起。

爵士音樂的初期並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200多年前,爵士只是多數是非洲黑人口中哼唱的旋律,在美國大量移入黑奴從事棉田或煙草的粗活工作後,這些音樂就成黑奴生活中的很大慰藉。而法國與西班牙管轄的紐奧良,接受爵士樂比英國管轄區域都來的開放,紐奧良這港口,就成為了爵士樂的發源地。

這些黑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如何寫下樂譜演唱,但只是嘴巴中哼哼唱唱,每一次表演都有不同表現,旋律變、音符變,這也是為何爵士樂即興呈現的原因之一,甚至音樂成為他們社交的工具。後來爵士樂轉移陣地,到紐約開始發展另一個新歷史。

紐約這城市本來就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高,爵士樂剛開始都還只是在地下酒吧表演,慢慢地,爵士樂在此地發展成熟,大量喜愛爵士的表演者,來紐約就只是為了跟爵士樂更家近。而夜生活特別精采的紐約酒吧,成為爵士樂發展的溫床。

當然,爵士樂迷人的旋律與即興的作風,跟紐約這城市給人的味道有些許相同,對非常自許為紐約客的紐約人,偏愛爵士藍調等附加的悲傷色彩,周末能在爵士樂酒吧中聽歌,從時尚流行變成戒不掉的習慣。古典樂本來就比較自然讓人與富有聯想一起,而爵士樂就不分貧賤,紐約街頭上,商家播放爵士樂來增加氣氛,街頭藝人靠這賺取銅板。而紐約爵士酒吧數量也算算全球稱冠,讓爵士表演者,來此地尋找更多機會,爵士樂無形的成為紐約這城市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難怪人人都說,要聽最棒的爵士樂,當然不能忘記大蘋果紐約,來到這,別忘了從樹上摘一顆最甜美的大蘋果(爵士樂)。

Kazuka 離夢想更近了 Kazuka是來自日本的爵士鋼琴家,來到紐約已經有8個多月的時間了,從學習古典鋼琴21年的時間,Kazuka因為對爵士樂的著迷,毅然從古典音樂轉向爵士樂發展,她在日本開過許多音樂會與表演,在小型百老匯秀上擔任演奏者,她說:「因為爵士樂來到紐約,也因為紐約愛上爵士樂,這兩者是不可以分割的。」 Kazaka算是6年級新生代鋼琴家,為了圓夢來到紐約,因為從商的父親與學古典樂的母親從小栽培她,讓她一腳踏進古典樂界,但學了鋼琴多年後,2年前來到紐約,她到爵士酒吧,聽到了爵士音樂家Jams Cofield現場表演後,她當下決定有一天要在回紐約學爵士,她對爵士樂自由無拘束的即興表演方式著迷,這對學古典音樂20多年的她而言,算是一項重要的改變。

「為了親自看到更多很棒爵士音樂家的演奏,為了認識更多獨立創作的爵士樂者,我來到紐約體驗新生活。我從每個人身上獲得啟發,這種精神動力,可以讓一個音樂家,在自己創作世界中獲得許多的快樂。」現在她偶而在紐約的一些小餐館做表演,但她最大的夢想就是組一個屬於自己的有鋼琴、鼓與Bass的爵士樂團能在紐約爵士吧演奏,另一個夢想就是站上百老匯的舞台,為音樂劇創作與演奏,也因為來到紐約,所以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伍迪艾倫 狂爵分子在電影界如果提到爵士樂,第一個聯想的人應該就是伍迪艾倫,他對爵士樂的狂熱,已經足以當紐約的爵士代言人。

伍迪艾倫跟爵士樂結緣應該是從他學生時期開始,從他聽了爵士大師Sidney Bechet的演奏後,就對爵士樂著迷,此後就自己買了一個豎笛來練習,他是苦練型,沒有花錢請老師自己摸索,有時還跑去黑人區請人教他,更因為花了心思所以就算之後愛上影像電影,他也是仍對爵士樂無法忘情,他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名為「Wild Man Blue」,這部片是描述他到各地表演爵士樂的影片,像是記錄了他的爵士樂生活,從影片就可以明顯知道爵士樂在他心中重要的地位。

對他而言,拍片是創作,爵士樂是提供他休息、培養靈感的動力來源,在他的影片中,他不只透過影像傳達他的想法,也是他發洩音樂熱情的出口,他幾乎都會固定到紐約幾家水準之上的爵士樂酒吧表演,像是Michael's Pub與The Carlyle-Cafe等地方,他表演時的隨性與現場營造的氣氛,都讓台下觀眾大讚值得。雖然他靠電影成名,但如果問他電影與爵士樂哪個是最愛?如果他說爵士樂一點也不讓人訝異。

聽Jazz 來這裡紐約的爵士樂酒吧相當多,分散的地區也很廣,但很多著名的酒吧都活躍在NYU(紐約大學)附近,最著名的Blue Note就是在靠近NYU大學地鐵出口旁,沿著W3街直走,就有很多爵士樂酒吧。

另一區則是西區靠近7大道 (7AV.),有整排的爵士酒吧讓樂迷選擇。

如果讀者到紐約想選一間好的爵士酒吧,不妨先上網查查Blue Note、Birland、Iridium、Sweet Basil、The Village Vanguard這5間最為有名的酒吧,但相當知名度高,價位也高了一些;另外也有幾天小間爵士吧,場地空間比較小,但卻也很有味道如Knitting Factory與Arthur's Tavern等店,這些酒吧都有專屬的網頁,很容易上網找到地址資料,有些酒吧需要預定特別必須注意,且從網路上先了解表演者或爵士樂演奏樂器等訊息,可以讓當晚更加盡興。

無價爵士樂 豐富紐約城聽一場爵士樂可以花50美元 (1800元台幣左右),但也可能50分美元 (18元台幣)就可以聽到一首讓你轉換你心情的爵士樂曲,對真正的樂迷而言,音樂是無價的也是無所不在的。

在紐約最為著名的爵士樂酒吧是Blue Note,這間酒吧是每本旅遊書都不會漏掉的介紹地點,因為他的盛名已經是國際間知名,多少爵士樂手把來這表演當做是一種目標,就是像爵士樂中的五星級飯店,當然要價也不低,通常需要花上35美元入場費,點一杯酒約10美元,加上小費,50美元是基本的費用,如果在酒吧內享受晚餐,價位更是不低。對很多爵士樂歌手而言,他們認為如果能在Blue Note表演獲得掌聲,那就表示你已經是頂尖的爵士樂手之一,且多數的樂手在這表演都是有出過音樂專輯,在圈內是很知名。

但因為爵士樂在紐約太過盛行,他沒有流行期限問題,它就像食物一樣存在於很多人心中,因為它有存在的價值,所以音樂無所不在,因為它無所不在,所以紐約人更是隨時需要它來沉澱心靈。走在地鐵最常聽到街頭藝人表演的就是爵士樂,可能是小喇叭、或只是靠一張低沉的嗓子,就可以站在地鐵裡展現爵士樂的另一種模式。當然站在地鐵中聽爵士樂可以不用投錢,但如果表演者的歌聲或演奏能帶給你好心情,不妨丟幾個銅板,讓他們能夠生存,也讓爵士樂能一直透過這些人流傳下去,豐富整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