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8 19:33:34大蘋果

硬擠出來的輔導經驗分享

真的是硬擠出來的!因為認輔教師會議,組長希望我能做一點經驗分享,讓我真是想破了頭。其實,很多老師的經驗比我更多,我這個「後輩」實在不知道該拿什麼來跟大家分享,只好從我常有的「盲點」出發囉!

我真的很幸運,在輔導的路上有很多的朋友給我「依靠」卻不讓我「依賴」,所以他們也讓我在一次次的困境中學會面對。以下是我在會議裡的分享。

(這十分鐘,我好像還是有點語無倫次喔?)
雖然從事輔導工作,也有幾年的時間了,但要說到輔導經驗的分享,卻是深感到自己的不足。許多老師對學生輔導的用心,更甚於我。在此僅以之前在輔導學生上曾碰到的困境,與各位分享。

在一開始接觸輔導工作時,自己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忽略學生的需求」。有時因為心急,希望趕快解決學生的困擾,所以會立即把自己想到的解決方式告訴學生,心裡就祈禱學生馬上照著做後,就不會再有困擾了。偶爾因為自己實在想不到什麼好方法,還會不斷擔心自己幫不上學生,反而把自己也弄得很焦慮,也不斷質疑自己是否真具有輔導學生的能力?

特別是,碰到那種「天上掉下來的個案」,是以前自己從沒想過、沒遇過的狀況,或者是特別的創傷或失落經驗個案,連自己的心都慌了,甚至於是腦筋一片空白,只能先暫時讓學生做情緒上的宣洩,給予陪伴和支持,下一步就是趕快call out找同事或朋友救命了。

也幸好我的這許多同行的朋友,他們總是會先提醒我:想想學生的需求是什麼?然後才在我不確定的地方,給我一些指導。
所以,每次新接一個個案,我會先試著把之前所得到關於學生的資訊暫時拋開,在心裡不帶任何評價的情況之下,聽聽學生的說法。也許他所描述的和客觀的真實情境有所出入,但卻能聽到他最真實的感受與需求。
有一些學生,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這時候,只有耐心引導他努力探索自我的狀態,等他了解自己或願意面對自己的狀態了,自然也就可以自己解決困擾了。

而另一種,則可能是因事心存抗拒,知道我是好意卻努力說服我放棄他,還好心的要我不要浪費時間。我能做的,也只有死纏爛打,雖然不是隨時在他面前出現,但會透過各種管道了解他的現況,也用盡各種辦法傳達訊息,讓他知道我一直在這裡,有需要可以找我。很多次就在僵持一陣子後,心防打開,也就願意說出口了。

或者是因為人格特質的關係吧?在學生輔導上,我覺得自己最難使上力的,也可以說是我最不喜歡處理的——就是違反校規行為被記過,然後又被迫來接受輔導的學生。對學生來說,他們完全不認為自己有需求,也不明白他們為何抽煙、打架、罵老師之後,就得來找輔導老師報到。偏偏我的個性又很難展現出豪爽的那一面,跟他們稱兄道弟的(我個人覺得如果可以這樣,應該比較容易和學生建立關係,也就有切入點了)。後來我只好採取焦點解決的模式,和他們商量:「大家都不希望是現在這個局面,你不想來被輔導,我也很忙。這樣吧,我們來看看,怎麼做可以讓我們趕快結束這樣的狀態,大家合作一點,你就不必再來找我報到,我們都可以好好的睡午覺了?」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學生,至少他要是覺得自己有需求的,我們才有協助的空間。否則我們想得再多,幫得再多,學生一樣不領情,不改變態度,自然也沒有所謂的輔導效果了。當然,我們也都沒那麼厲害,還是有少數學生是我們想幫卻似乎改變不了的,這時候也只能祈禱你在他身上所付出的關懷,至少讓他感受到人性的存在,那天他想通了,這仍然會是一個支持的力量。

但至少我發現,有時候利用「雙贏策略」的思考,學生比較能去調整以前經常是兩敗俱傷的作為。例如,有的學生和老師處不好,寧可出口罵老師被記過,覺得這樣至少心裡很爽。但換成雙贏的思考,如果出口罵老師後,老師會更生氣,更無法接受我的想法,我被記過後又更氣老師,惡性循環下去是撈不到好處的。不如先忍住,再想其他比較好的方式和老師溝通,老師也比較能理解,不會認為我是故意針對他,我也不會因為罵老師而被記過了。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也才能真正學到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情緒卻又製造更大的問題。

其實,有時候在處理師生衝突上,我都覺得既心疼學生又心疼老師。心疼老師的用心付出,學生卻沒有感受到;心疼學生明明很看重老師,在乎老師的看法,卻在老師面前擺出一副壞臉色,讓老師不高興。或許,雙方如果能多用心去看對方的「好」,體會對方願意「好」的那份心意,師生衝突也就不會發生了吧?

下一篇:小孩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