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31 22:23:15yeupkitoki
一碗魯肉飯的期待
最近,竟對魯肉飯有了濃厚的興趣;甚至,眼看就即將變成「購買行為」了。
我其實不愛吃魯肉飯的。對我來說,飯,一則就是要絕對的「乾」:像是一般吃飯配菜一樣;二則是要絕對的「濕」:如同燴飯者流。除了乾、濕的吃法之外,其他的飯我大多是敬謝不敏的。我承認有時會受不了焗烤等香氣而自動投降;但就算我禁不起肉汁誘惑而點魯肉飯時,我還是會特別交代「魯肉飯的湯汁不要太多」。
當然在家裡是吃得到魯肉飯的,但我的吃法就是一碗白飯上「灑」著一小區域的肉末。(請注意我不用「淋」這個動詞,因為我還是想堅持對「乾」飯的偏執。)這樣攪拌過後,我的飯就算「沾染」了一些肉末的醬汁,它還是能維持「粒粒分明」。
不過我也有一段時間「不得不」(或應說是間接被迫)地每天中午吃魯肉飯。那時在一家貿易公司擔任業務秘書。一方面菜鳥「舉目無親」,一方面上司又常常出差外出,所以我常是一個人解決中餐。我不是很願意回想那一段日子,畢竟那種緊湊步調、我的粗心可以被上司批評成「我從沒看過一個人可以跟妳一樣『渾渾噩噩』!」的慘淡歲月,只會讓自己更自卑而已。變相地,中午的外出用餐,其實可以讓我對工作有了暫時的脫離。
商業辦公大樓的地下美食街裡,唯一讓我買得下手的午餐,大概就是魯肉飯了吧。我習慣再點一塊滷豆腐,一共27元,就可以讓我在開放冷氣的環境中,有飯、有配菜地享用一頓了。記得那家魯肉飯似乎沒有淋很多湯汁、再加上飯滿有咬勁的,所以還是能讓我願意一再光顧。
對我來說,用筷子切斷軟嫩豆腐、咀嚼著QQ的米飯,本身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雖然有時候想到早上挨的罵還覺委屈,但當滑在唇邊的淚隨飯入口時,一些難過也就這樣跟著吃進嘴裡了。釋出了一些悲情之後,好歹讓心裡好過一些。一碗魯肉飯與一塊豆腐,為那時的我構築了平實、快樂的一小隅天堂。
離開了那家公司之後,我出外吃魯肉飯的機會簡直是微乎其微。說不定那是哪天突然在上班時「模擬」起濃郁湯汁淋在飯上會是怎樣「口齒留香」,然後中午外出用餐時會以魯肉飯為「第一志願」;但是請相信善變如我,往往在看到路口的餛飩或便當更誘人就改變主意了。
只是,我卻發現我變了。竟然開始期待起魯肉飯來了。一個在網路上的朋友,讓我對魯肉飯有了「憧憬」。
一開始他說他很小氣,也說跟女生吃牛排還倒不如魯肉飯實際。後來兩人不知怎地就聊到哪天可以一起出來吃個魯肉飯。之後線上交談時,若小有爭執或聊得盡興時,還會用上「我扣你一顆魯蛋」、「再加一塊豆乾」之類的「獎懲辦法」。只是至今,我們還是沒一起吃過魯肉飯。
魯肉飯,雖是平凡的願望,但卻也實在:如同允諾我要一塊吃魯肉飯的主人一樣,我們也能在幾乎每晚交談之下,至今維持了近一年的聯繫。有時兩人都有事忙著,但跟對方互道晚安似乎也成為每天生活的一小部份。偶爾,還會將自己出遊時拍的照片寄給對方分享,讓另一個人看到、接觸其他還未造訪的世界。
所以魯肉飯已經超越了魯肉飯的「形而下」層次;其意味的是一種與朋友見面聚會的「形而上」境界。如同那時候,我放開了我對飯類乾溼的絕對標準,只為了享受一段相對平凡也真實的快樂一樣。
(不過我想就算我真的跟他吃了魯肉飯,我可能還是會交代一下老闆別淋上太多湯汁。)
我其實不愛吃魯肉飯的。對我來說,飯,一則就是要絕對的「乾」:像是一般吃飯配菜一樣;二則是要絕對的「濕」:如同燴飯者流。除了乾、濕的吃法之外,其他的飯我大多是敬謝不敏的。我承認有時會受不了焗烤等香氣而自動投降;但就算我禁不起肉汁誘惑而點魯肉飯時,我還是會特別交代「魯肉飯的湯汁不要太多」。
當然在家裡是吃得到魯肉飯的,但我的吃法就是一碗白飯上「灑」著一小區域的肉末。(請注意我不用「淋」這個動詞,因為我還是想堅持對「乾」飯的偏執。)這樣攪拌過後,我的飯就算「沾染」了一些肉末的醬汁,它還是能維持「粒粒分明」。
不過我也有一段時間「不得不」(或應說是間接被迫)地每天中午吃魯肉飯。那時在一家貿易公司擔任業務秘書。一方面菜鳥「舉目無親」,一方面上司又常常出差外出,所以我常是一個人解決中餐。我不是很願意回想那一段日子,畢竟那種緊湊步調、我的粗心可以被上司批評成「我從沒看過一個人可以跟妳一樣『渾渾噩噩』!」的慘淡歲月,只會讓自己更自卑而已。變相地,中午的外出用餐,其實可以讓我對工作有了暫時的脫離。
商業辦公大樓的地下美食街裡,唯一讓我買得下手的午餐,大概就是魯肉飯了吧。我習慣再點一塊滷豆腐,一共27元,就可以讓我在開放冷氣的環境中,有飯、有配菜地享用一頓了。記得那家魯肉飯似乎沒有淋很多湯汁、再加上飯滿有咬勁的,所以還是能讓我願意一再光顧。
對我來說,用筷子切斷軟嫩豆腐、咀嚼著QQ的米飯,本身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雖然有時候想到早上挨的罵還覺委屈,但當滑在唇邊的淚隨飯入口時,一些難過也就這樣跟著吃進嘴裡了。釋出了一些悲情之後,好歹讓心裡好過一些。一碗魯肉飯與一塊豆腐,為那時的我構築了平實、快樂的一小隅天堂。
離開了那家公司之後,我出外吃魯肉飯的機會簡直是微乎其微。說不定那是哪天突然在上班時「模擬」起濃郁湯汁淋在飯上會是怎樣「口齒留香」,然後中午外出用餐時會以魯肉飯為「第一志願」;但是請相信善變如我,往往在看到路口的餛飩或便當更誘人就改變主意了。
只是,我卻發現我變了。竟然開始期待起魯肉飯來了。一個在網路上的朋友,讓我對魯肉飯有了「憧憬」。
一開始他說他很小氣,也說跟女生吃牛排還倒不如魯肉飯實際。後來兩人不知怎地就聊到哪天可以一起出來吃個魯肉飯。之後線上交談時,若小有爭執或聊得盡興時,還會用上「我扣你一顆魯蛋」、「再加一塊豆乾」之類的「獎懲辦法」。只是至今,我們還是沒一起吃過魯肉飯。
魯肉飯,雖是平凡的願望,但卻也實在:如同允諾我要一塊吃魯肉飯的主人一樣,我們也能在幾乎每晚交談之下,至今維持了近一年的聯繫。有時兩人都有事忙著,但跟對方互道晚安似乎也成為每天生活的一小部份。偶爾,還會將自己出遊時拍的照片寄給對方分享,讓另一個人看到、接觸其他還未造訪的世界。
所以魯肉飯已經超越了魯肉飯的「形而下」層次;其意味的是一種與朋友見面聚會的「形而上」境界。如同那時候,我放開了我對飯類乾溼的絕對標準,只為了享受一段相對平凡也真實的快樂一樣。
(不過我想就算我真的跟他吃了魯肉飯,我可能還是會交代一下老闆別淋上太多湯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