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9 06:56:10杯子的筆記本

兒童不宜多吃的食物

孩子一般喜歡吃一些色彩鮮艷、味道鮮美的食物,有些孩子還喜歡食用成人的食物和飲料;而父母則總是一味地給孩子補充一些營養性食品。醫學專家在此提醒家長,以下10種食物兒童不宜常吃多吃,否則,有害無益。
  1、桔子:桔子雖然營養豐富,但含有葉紅素,吃得過多,容易產生「葉紅素皮膚病」、腹痛腹瀉,甚至引起骨病。故兒童吃桔子一天不宜多於中等大小的4個。
  2、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而排出體外。兒童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和鋅,如果體內缺乏鈣和鋅,不僅可導致骨骼、牙齒發育不良,而且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3、雞蛋:雞蛋雖然是營養成分比較全面的食品,但若吃的過多,坐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容易造成營養過剩,導致肥胖,還能增加胃腸、肝腎的負擔,引起功能失調。故兒童吃雞蛋每天不宜超過3個。
  4、濃茶:濃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人體內遇鐵便生成鞣酸鐵,難以被人體吸收,容易造成人體缺鐵。兒童缺鐵不僅會發生貧血,而且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5、果凍:果凍不是用水果汁加糖製成的,而是用增稠劑、香精、酸味劑、著色劑、甜味劑配製而成,這些物質對人體沒有什麼營養人價值,卻有一定毒性,吃多或常吃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智力健康。
  6、鹹魚:各種鹹魚都含有大量的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研究表明,在10歲前開始常吃鹹魚,成年後患癌症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30倍。故兒童不宜常吃多吃鹹魚。
  7、泡泡糖:泡泡糖中的增塑劑含有微毒,其代謝物苯酚也對人體有害。再者,兒童吃泡泡糖的方法很不衛生,容易造成胃腸道疾病。
  8、糖精:目前。兒童食用帶甜味的食品和飲料,很多加入了糖精。據研究表明,大量食用糖精會引起血液、心臟、肺、末梢神經疾病,損害胃、腎、擔、膀胱等臟器。因此我國規定在病人和兒童食品中不得使用糖精。
  9、豆類:豆類含有一種能致甲狀腺腫的因子,可促使甲狀腺素排除體外,結果體內甲狀腺素缺乏,機體為適應這一需要使甲狀腺體積增大。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日期更易受害,故兒童不宜常吃多吃豆類食物。
  10、人參: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人參食品,如人參糖果、人參麥乳精、人參奶粉、人參餅乾以及人參蜂王漿等等。人參有促進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兒童食用人參會導致性早熟,嚴重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兒童吃糖太多會影響智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含糖的點心、飲料、水果等越來越多。不少家長對獨生子女倍加疼愛,百依百順,造成不少孩子吃糖太多。專家告誡說:吃糖太多,不僅會引起肥胖症、糖尿病、齲齒等,還會影響神經活動和智力。
  專家介紹,我們平時所吃的糖是蔗糖,在體內轉化為比分子更小的葡萄糖進行氧化。葡萄糖的氧化反應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酶來催化。如果長期吃進過量的食糖,機體就加速糖的氧化,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使它供不應求,最終影響葡萄糖的氧化,產生較多氧化不全的中產物如乳酸等。這類物質在腦組織中蓄積,就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發生精神煩躁,表現為精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愛哭鬧、好發脾氣等「甜食綜合征」。
  預防「甜食綜合征」,就要從嬰幼兒起控制吃糖,做到吃飯前後、睡覺前不吃甜食,每天進食糖量不超過每千克體重0.5克。
六種新派食物傷害孩子
1酸性食物與孤獨症
酸性食物並非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各種肉、蛋及糖食類而言。這些食物往往被家長認為是高營養品。但它們在人體的最終代謝產物為酸性成分,因此可使血液呈酸性。過多食用酸性食物可能導致寶寶形成酸性體質,使參與大腦正常發育和維持大腦生理功能的鉀、鈣、鎂等元素大量消耗,從而引起思維紊亂,使寶寶患上孤獨症。調整三餐結構,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類食物在飲食中的比例,應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鹼性成分的食物,使血液酸鹼度重新恢復平衡,有助於孤獨症康復。

2精食與近視眼
很多父母經常給寶寶吃精米精面。營養專家認為,長期吃過於精細的食物,會由於缺少維生素B族的攝入而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而且還會因損失過多的鉻元素而影響視力發育,是近視眼的一大成因。鉻是人體內一種重要荷爾蒙,不足時可使胰島素的活性減退,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謝而滯留於血液之中,最終導致眼睛的屈光度改變形成近視眼。人體每天需從食物中攝取50至200微克鉻元素,而加工過的精米精面已喪失80%的鉻。因此,應適當給寶寶進食一定量的粗糧,以保證足量的鉻元素的攝取。

3咖啡與矮個症
咖啡中含有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可阻礙兒童的骨骼發育,經常飲用咖啡、吃咖啡糖果或咖啡餅乾的寶寶,有形成矮個症的危險。家長不可不當回事兒。讓寶寶多喝白開水,或純天然果汁,少接觸或不接觸咖啡。
4巧克力與遺尿症
隨著巧克力有多種保健功能(如保護心臟、防癌、減肥、振奮情緒等)的相繼發現,已越來越受到保健專家的矚目與提倡,因而逐漸「熱」起來,成為一種時尚食品。然而,寶寶應該適當限制,否則易與遺尿癥結緣。因為巧克力可在寶寶體內產生過敏反應,使膀胱壁膨脹,容量減少,平滑肌變得粗糙,因而使膀胱產生痙攣。同時,這一過敏反應又使寶寶睡得過深,使他們在有尿液充盈時也不能及時醒來,總是發生尿床,最終形成遺尿症。因此,平時應少給或不給寶寶吃巧克力,尤其在臨睡之前。

5.魚片與氟斑牙
魚片干是由海魚加工製成,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而且味道鮮美,據測量,魚片中的氟元素是牛、羊、豬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體每日對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僅為1至1.5毫克。如果每天從食物中攝入氟超過4至6毫克,氟就會在體內積蓄起來,時間一長可引起慢性氟中毒。慢性氟中毒首先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使牙齒變得粗糙無光,牙面出現斑點、條紋,呈現黃色,形成氟斑牙,氟斑牙一旦形成,再也無法恢復。偶爾可作為兩餐之間的零食,絕對不可長年累月讓寶寶大量攝入。

6皮蛋
的醃製原料中含有一氧化鉛或鹽鉛,因而醃好的皮蛋內含有少許鉛。鉛是對人體有害的金屬之一,長期吸入微量鉛,對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和消化系統會造成明顯的危害。兒童對鉛毒尤為敏感,吸收率高達50%,加上兒童的腦部和神經系統還沒有成熟,更易受鉛毒損害,影響智力發育,所以應避免給孩子吃皮蛋。
孩子早餐不宜吃的食物
  科學證明,早餐對於中小學生所需營養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美國科學家實驗證明,在其餘實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成績優於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差。現在有學生學習任務重,忽視早餐,既能影響孩子正常學習,又可引起多種疾病。  如不吃早餐容易患消化?<膊。?會降低大腦功能,影響大腦發育。不吃早餐體內膽固醇高。長期不吃早餐還容易患膽結石,並影響兒童發育。
  很多人早餐習慣吃饅頭、油炸食品、豆漿。也有人吃些蛋品、肉類、奶類。雖然上述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但均為含硫磷元素多的食物,屬於酸性,而蔬菜不僅富含胡蘿蔔素和多種水溶性維生素,還含有很多鈣、鉀、鎂,因此屬於鹼性食品。如果飲食搭配不當,便會引起體內生理上酸鹼平衡的失調。酸性食品在飲食中超量,容易導致血液偏酸性,使血液色澤加深、黏度增大,還會出現缺鈣症。若是兒童則容易患皮膚病、疲勞倦怠、胃酸過多、便秘。
  最近,營養學家建議,學生早餐既要能提供足夠的熱量,又要能活躍腦功能。早餐一定要吃好。最好搭配一些新鮮蔬菜。早餐應佔全天總熱能25~0%,能量來源比例是蛋白質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11%~15%,脂肪應占20~30%,碳水化合物應占55~65%。
  早餐有兩類食物不宜多吃:一類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品,因含有大量澱粉和糖分,進入體內可合成更多的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致使腦細胞活力受限,無法最大限度地動員腦力,使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另一類是蛋黃、煎炸類高脂肪食物,因攝入脂肪和膽固醇過多,消化時間長,可使血液過久地積於腹部,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因而導致腦細胞缺氧,整個上午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
  腦營養學家認為,科學的早餐原則應以低脂低糖為主,選擇豬瘦肉,禽肉、蔬菜、水果或果汁、低脂奶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再補以穀物、麵食為妥
不宜給半歲前嬰兒喂蛋清!
半歲前嬰兒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完善,腸壁的通透性較高,這時不宜喂蛋清。雞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較小,有時能通過腸壁直接進入嬰兒血液中,使嬰兒機體對異體蛋白分子產生過敏反應,導致濕疹、蕁麻疹等疾病。因此,半歲前的嬰兒不能喂蛋清,應只吃蛋黃。
另外,鮮雞蛋存放時間過久,質量會起變化,產生貼皮蛋、散黃蛋、霉蛋,這樣的蛋最好不要給嬰幼兒吃。
貼皮蛋分紅、黑貼皮,這種蛋大頭處氣室較大,在氣室的邊緣處和貼皮處有黴菌寄生。黑貼皮蛋都是散黃蛋,並有異味。
由於在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劇烈震盪造成蛋黃膜破裂而形成的散黃蛋,無異味,蛋液仍較稠,可給小兒食用,但已不能儲藏。由於貼皮蛋有黴菌或細菌侵入,產生毒素及廢氣,形成散黃,這種貼皮蛋已不能食用。
寄生有黴菌的蛋稱為霉蛋。在燈光下透照,蛋內有黑色斑點或斑塊。主要原因是包裝材料潮濕或遭雨淋,或包裝材料不清潔所致。在氣溫高或濕度大的環境中,黴菌極易通過蛋殼氣孔進入蛋內,形成斑點狀菌落。這種蛋有毒素,千萬不可給嬰幼兒吃
這些食物別和牛奶一起吃
橘子與牛奶-在喝牛奶前後1小時左右,不宜吃橘子。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一旦與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會發生凝固,從而影響牛奶的消化與吸收,在這個時間段裡也不宜進食其他酸性水果。
果汁與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質80%為酪蛋白,牛奶的酸鹼度在4.6以下時,大量的酪蛋白便會發生凝集、沉澱,難以消化吸收,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飲料。
牛奶與糖-牛奶中含有的賴氨酸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果糖反應,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賴氨酸,有害於人體。鮮牛奶在煮沸時不要加糖,煮好牛奶等稍涼些後再加糖不遲。
牛奶與巧克力-牛奶含有豐富蛋白質和鈣,而巧克力含有草酸,兩者同食會結合成不溶性草酸鈣,極大影響鈣的吸收。甚至出現頭髮乾枯、腹瀉、生長緩慢等現象。
牛奶與藥-有人喜歡用牛奶代替白開水服藥,其實,牛奶會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由於牛奶容易在藥物的表面形成一個覆蓋膜,使奶中的鈣、鎂等礦物質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非水溶性物質,從而影響藥效的釋放及吸收。因此,在服藥前後1小時也不要喝奶。

上一篇: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