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9 08:00:11杯子的筆記本
走進廣州(六) 黃埔軍校&黃埔公園
埔軍校走出來的著名人物,無論是其數量、成就和影響而言,遠勝於世界上任何著名的軍事學校。
黃埔軍校的原型早已在多次戰火中被毀,除了一點點零散的碎片之外,幾乎大部分舊的建築均已不可追尋。這裡所列出的十個景點主要是當年軍校一些景觀,但如今我們只能在其原址上,從後人按其原貌重建的校舍中,再遙遙地感受那時候軍校師生們的戰鬥激情。
校內篇
第一景:軍校大門真正名門
軍校大門是黃埔軍校各景觀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其實當人們第一眼看到軍校的校門時,可能會覺得有點意外: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校門卻這樣簡樸?
軍校大門的風格確實相當樸實,即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石雕玉琢,而且不是高大壯觀,只見在潔白的粉墻上連著尖頂的校門,簡簡單單地掛上一塊題寫著校名的橫匾。與現在一些機構的大門相比還是有點寒磣,但是正是從這一校門中走出了舉世聞名的大元帥,人民解放軍的十大元帥中有兩位出身黃埔軍校,十位大將中也有三位,影響了中國革命乃至世界格局。
正門對著波光粼粼的珠江,視野十分開闊。來到這裡的時候,夕陽漸漸西下,島上一些鍛煉的海軍跑步從門外經過,一剎間我突然有些恍惚。
校名「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個大字,是清末才子譚延豈先生所書。譚的文學造詣很高,他的書法走筆,在渾厚中透著嬌媚,剛健中帶有骨肉。有人讚他所書寫的「陸軍軍官學校」這幾個字有顏筋柳骨又風姿透逸。走進軍校大門,在二門右側的墻壁上,掛著據說為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二門門口也掛著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對聯言簡意深,令人油然而生征戰沙場的豪情。據說當時在黃埔軍校裡,到處都張貼著這種宣傳革命、鼓舞士氣的對聯,如「陞官發財,行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等。使人一進軍校就強烈感受到他的革命激情。而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不忘先生教誨,軍校師生改用總理遺囑中的兩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為對聯,成為師生們為國為革命奮鬥終身的座右銘。
第二景:校本部非凡學府
進了二門就是校本部。這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本結構建築,走廊相連,坐北朝南。有木製樓梯,滿州窗,四方形的院子,和校門同樣樸素。這幢大樓原來是廣東陸軍小學的校舍,當年陳炯明叛軍曾將這陸軍小學舊址擊穿幾個大洞,在建軍校的時候,這裡還是雜草叢生,房內空空如也,經過修葺、添置簡單的辦公和生活用品之後,才勉強使用。這就說,軍校是在物資和資金奇缺的情況下艱苦創建的。建校後,樓底層改為花廳,供會議和娛樂,二樓有校長室及軍校各部領導的辦公室。後進則以學生課室和宿舍為主。
各個辦公室、課室、會議室都是根據一些當年的資料圖片重新佈置的,現代人看起來真的是太簡單了,學生宿舍裡只有一排排鐵架床,教室裡也只有簡單的長桌椅,甚至連一些領導人的辦公室,都是一張辦公台和一把木椅,同樣是那麼簡樸。
當年孫中山先生一生顛沛流離,革命屢經挫折,直到辦軍校之後才感受到革命前途的一片光明。因此他對培養革命軍的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裡辦公,並在軍校舉行開學典禮時發表了重要演講。而今偉人足跡已遠,只餘下這歷經滄桑的軍校舊址,如飽經風霜的老人一般立於長洲熱土上。
黃埔軍校的原型早已在多次戰火中被毀,除了一點點零散的碎片之外,幾乎大部分舊的建築均已不可追尋。這裡所列出的十個景點主要是當年軍校一些景觀,但如今我們只能在其原址上,從後人按其原貌重建的校舍中,再遙遙地感受那時候軍校師生們的戰鬥激情。
校內篇
第一景:軍校大門真正名門
軍校大門是黃埔軍校各景觀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其實當人們第一眼看到軍校的校門時,可能會覺得有點意外: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校門卻這樣簡樸?
軍校大門的風格確實相當樸實,即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石雕玉琢,而且不是高大壯觀,只見在潔白的粉墻上連著尖頂的校門,簡簡單單地掛上一塊題寫著校名的橫匾。與現在一些機構的大門相比還是有點寒磣,但是正是從這一校門中走出了舉世聞名的大元帥,人民解放軍的十大元帥中有兩位出身黃埔軍校,十位大將中也有三位,影響了中國革命乃至世界格局。
正門對著波光粼粼的珠江,視野十分開闊。來到這裡的時候,夕陽漸漸西下,島上一些鍛煉的海軍跑步從門外經過,一剎間我突然有些恍惚。
校名「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個大字,是清末才子譚延豈先生所書。譚的文學造詣很高,他的書法走筆,在渾厚中透著嬌媚,剛健中帶有骨肉。有人讚他所書寫的「陸軍軍官學校」這幾個字有顏筋柳骨又風姿透逸。走進軍校大門,在二門右側的墻壁上,掛著據說為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二門門口也掛著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對聯言簡意深,令人油然而生征戰沙場的豪情。據說當時在黃埔軍校裡,到處都張貼著這種宣傳革命、鼓舞士氣的對聯,如「陞官發財,行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等。使人一進軍校就強烈感受到他的革命激情。而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不忘先生教誨,軍校師生改用總理遺囑中的兩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為對聯,成為師生們為國為革命奮鬥終身的座右銘。
第二景:校本部非凡學府
進了二門就是校本部。這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本結構建築,走廊相連,坐北朝南。有木製樓梯,滿州窗,四方形的院子,和校門同樣樸素。這幢大樓原來是廣東陸軍小學的校舍,當年陳炯明叛軍曾將這陸軍小學舊址擊穿幾個大洞,在建軍校的時候,這裡還是雜草叢生,房內空空如也,經過修葺、添置簡單的辦公和生活用品之後,才勉強使用。這就說,軍校是在物資和資金奇缺的情況下艱苦創建的。建校後,樓底層改為花廳,供會議和娛樂,二樓有校長室及軍校各部領導的辦公室。後進則以學生課室和宿舍為主。
各個辦公室、課室、會議室都是根據一些當年的資料圖片重新佈置的,現代人看起來真的是太簡單了,學生宿舍裡只有一排排鐵架床,教室裡也只有簡單的長桌椅,甚至連一些領導人的辦公室,都是一張辦公台和一把木椅,同樣是那麼簡樸。
當年孫中山先生一生顛沛流離,革命屢經挫折,直到辦軍校之後才感受到革命前途的一片光明。因此他對培養革命軍的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裡辦公,並在軍校舉行開學典禮時發表了重要演講。而今偉人足跡已遠,只餘下這歷經滄桑的軍校舊址,如飽經風霜的老人一般立於長洲熱土上。
第三景:孫總理紀念室親切故居
這裡是現在黃埔軍校史跡陳列室,這裡原是清朝廣東海關黃埔分關的舊址。當年孫中山先生在建校後每次來黃埔都是在這裡辦公和休息,因此這裡被島上的人們親切地稱為「中山故居」。
但是偉人西逝,這裡留下來的也只是曾經和他一起生活過的一切。史跡陳列館裡公正而客觀地展現了歷史的圖片,再現了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歷史,令多少港澳台同胞熱淚盈眶。
第四景:軍校俱樂部百感交集
軍校俱樂部當年稱為大禮堂,可容納千人,建成時已有舞台。大禮堂常用於開大會、上課和文藝演出。據一些軍校校友回憶,國共兩黨著名活動家經常來這裡演講或授課,也多這裡舉行,大禮堂是名符其實的宣傳革命思想的課堂。
禮堂舞台正中懸掛著孫中山的戎裝照,照下為總理遺囑,四周為國民黨領導人的畫像。整個禮堂佈置得莊嚴而政治氣氛濃烈,但當時一些清黨大會也是在這裡舉辦,許多被逮捕或受清洗的共產黨員也是從這裡被解除武裝,捆押上船。到現今,參觀俱樂部的人們總有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在其中。
第五景:軍校游泳池過渡南北
就在軍校俱樂部西側,因為軍校學生多來自北方,不習水性,為適應戰爭的需要而建造了這樣一深一淺兩個游泳池。在當時經費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建成這樣的游泳池確實是高瞻遠矚的。但由於長期廢置,早已沒有當年的風貌。
校外篇
第六景:孫總理紀念碑「文」字豐碑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南京逝世。噩耗傳來,軍校師生無比悲痛,紛紛以各種方式悼念偉大的領袖。幾年後,孫中山紀念碑在軍校後面的八卦山山頂落成,而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就是先生當年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所捐贈。經過七十多年滄桑,星移斗轉,而孫先生的銅像依然站立在高山之顛,巍然屹立,俯視著中華大地。他身披大衣,若有所思的昂然神態,讓人肅然起敬。從山下往上望去,登山的台階相互交叉,與平台相連,與銅像結合,恰好構成一個文字(銅像是「文」字的一點,平台是一點下面一橫),暗含著孫文之意。
第七景: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寂寞之門
從黃埔軍校沿江邊往西走,就在珠江岸邊有一座凱旋門式的建築,拱形的門口莊嚴壯觀,其琉璃瓦頂同樣極具民族特色。這就是在1928年修建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從高大莊嚴的牌坊往上走,沿著古樸寂靜的墓道,可以來到凝重的烈士墓園。這是在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統一廣東,對陳炯明叛軍等軍閥進行了討伐,並取得決定性勝利。在歷次戰鬥中,軍校師生也付出巨大的犧牲,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就是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而建立的。1925年建墓時,正是國共兩黨合作為革命共同奮鬥的時期,兩黨精英同集軍校,為統一和鞏固廣東政權誓同生死,衝鋒陷陣,並同眠在這裡。東征烈士墓,可說是難得的兩黨英靈共葬的墓塚。
走在靜寂的墓園裡,遊人很少,路邊還有些蒼蒼點點的青苔。正值金秋時節,墓園內的小葉按樹綴滿黃花,山坡下遍灑金黃,滿山燦爛的雛菊,就在這無人的下午悄然綻放,年年歲歲,日日月月,陪伴著長眠在長洲熱土中的戰士們。
這裡是現在黃埔軍校史跡陳列室,這裡原是清朝廣東海關黃埔分關的舊址。當年孫中山先生在建校後每次來黃埔都是在這裡辦公和休息,因此這裡被島上的人們親切地稱為「中山故居」。
但是偉人西逝,這裡留下來的也只是曾經和他一起生活過的一切。史跡陳列館裡公正而客觀地展現了歷史的圖片,再現了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歷史,令多少港澳台同胞熱淚盈眶。
第四景:軍校俱樂部百感交集
軍校俱樂部當年稱為大禮堂,可容納千人,建成時已有舞台。大禮堂常用於開大會、上課和文藝演出。據一些軍校校友回憶,國共兩黨著名活動家經常來這裡演講或授課,也多這裡舉行,大禮堂是名符其實的宣傳革命思想的課堂。
禮堂舞台正中懸掛著孫中山的戎裝照,照下為總理遺囑,四周為國民黨領導人的畫像。整個禮堂佈置得莊嚴而政治氣氛濃烈,但當時一些清黨大會也是在這裡舉辦,許多被逮捕或受清洗的共產黨員也是從這裡被解除武裝,捆押上船。到現今,參觀俱樂部的人們總有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在其中。
第五景:軍校游泳池過渡南北
就在軍校俱樂部西側,因為軍校學生多來自北方,不習水性,為適應戰爭的需要而建造了這樣一深一淺兩個游泳池。在當時經費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建成這樣的游泳池確實是高瞻遠矚的。但由於長期廢置,早已沒有當年的風貌。
校外篇
第六景:孫總理紀念碑「文」字豐碑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南京逝世。噩耗傳來,軍校師生無比悲痛,紛紛以各種方式悼念偉大的領袖。幾年後,孫中山紀念碑在軍校後面的八卦山山頂落成,而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就是先生當年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所捐贈。經過七十多年滄桑,星移斗轉,而孫先生的銅像依然站立在高山之顛,巍然屹立,俯視著中華大地。他身披大衣,若有所思的昂然神態,讓人肅然起敬。從山下往上望去,登山的台階相互交叉,與平台相連,與銅像結合,恰好構成一個文字(銅像是「文」字的一點,平台是一點下面一橫),暗含著孫文之意。
第七景: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寂寞之門
從黃埔軍校沿江邊往西走,就在珠江岸邊有一座凱旋門式的建築,拱形的門口莊嚴壯觀,其琉璃瓦頂同樣極具民族特色。這就是在1928年修建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從高大莊嚴的牌坊往上走,沿著古樸寂靜的墓道,可以來到凝重的烈士墓園。這是在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統一廣東,對陳炯明叛軍等軍閥進行了討伐,並取得決定性勝利。在歷次戰鬥中,軍校師生也付出巨大的犧牲,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就是為了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而建立的。1925年建墓時,正是國共兩黨合作為革命共同奮鬥的時期,兩黨精英同集軍校,為統一和鞏固廣東政權誓同生死,衝鋒陷陣,並同眠在這裡。東征烈士墓,可說是難得的兩黨英靈共葬的墓塚。
走在靜寂的墓園裡,遊人很少,路邊還有些蒼蒼點點的青苔。正值金秋時節,墓園內的小葉按樹綴滿黃花,山坡下遍灑金黃,滿山燦爛的雛菊,就在這無人的下午悄然綻放,年年歲歲,日日月月,陪伴著長眠在長洲熱土中的戰士們。
第八景:北伐紀念碑英雄有憾
在長洲島平崗,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青松翠柏掩映下,矗立著一座高達十米的花崗石紀念碑,這一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學生而建立的。1926年,東征戰役勝利結束後,隨後爆發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北伐戰爭。軍校許多負責人出任國民革命軍的重要職務,他們英勇戰鬥,出師不到一年就飲馬長江,掃蕩中原,殲滅了不可一世的吳佩孚、孫傳芳的幾十萬大軍,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卻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而告一段落,也因此,紀念碑上所刻記的烈士名單也就有選擇。大部分共產黨員烈士的名字卻未能刻記下來,造成了永久的遺憾。
風和日麗的時候,站在紀念碑的平台登高遠望,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的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第九景:黃埔公園故人履蹤
軍校不斷壯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學校還在長洲島上依山傍水、風光旖旎之處開闢了四個公園,包括中山公園(孫總理紀念碑山腳至珠江邊)、仲愷公園(東征烈士紀念坊內)、黃埔公園(又稱中正公園,在現黃埔造船廠辦公樓至牛傍山)、濟深公園(北伐紀念碑南,現成為黃埔造船廠宿舍區)。如今,這些公園多數湮沒在其他的建築物之中,只有慢慢去搜索才能找到一些遺留的痕跡。
黃埔公園存留著兩個涼亭及牛傍山上中正樓遺留的樓房地基、階磚還依稀可辨舊日的痕跡。當年孫中山先生來黃埔進行革命活動,多次落腳在黃埔公園,他曾在這裡發表了著名的護法演說,並在這裡舉行大元帥受印禮,黃埔公園在革命歷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公里中的中正樓也將作為長洲的主要旅遊景點。
第十景:濟深公園舊痕難尋
也是軍校四座公園之一,位於島上中部的平崗上。當年,這裡地勢高昂,林茂景幽,古木參天,氣象恢宏,是蔣介石為拉攏軍校副校長李濟深而命名。但如今濟深公園早已面貌全非,除只存有一亭和兩個水泥豎架外,其餘已是舊痕難尋了。一亭是敬思亭,據考證當時是對師生進行反共思想感化的地方,另外兩個空架據說是為了建「迎日亭」和「愛晚亭」,只建了框架就了停下來;但也有說是有意造成這樣,用以祭祀天地用,但具體是用來做什麼的,現在也無人說得清。
在長洲島平崗,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青松翠柏掩映下,矗立著一座高達十米的花崗石紀念碑,這一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學生而建立的。1926年,東征戰役勝利結束後,隨後爆發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北伐戰爭。軍校許多負責人出任國民革命軍的重要職務,他們英勇戰鬥,出師不到一年就飲馬長江,掃蕩中原,殲滅了不可一世的吳佩孚、孫傳芳的幾十萬大軍,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卻以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而告一段落,也因此,紀念碑上所刻記的烈士名單也就有選擇。大部分共產黨員烈士的名字卻未能刻記下來,造成了永久的遺憾。
風和日麗的時候,站在紀念碑的平台登高遠望,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的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第九景:黃埔公園故人履蹤
軍校不斷壯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學校還在長洲島上依山傍水、風光旖旎之處開闢了四個公園,包括中山公園(孫總理紀念碑山腳至珠江邊)、仲愷公園(東征烈士紀念坊內)、黃埔公園(又稱中正公園,在現黃埔造船廠辦公樓至牛傍山)、濟深公園(北伐紀念碑南,現成為黃埔造船廠宿舍區)。如今,這些公園多數湮沒在其他的建築物之中,只有慢慢去搜索才能找到一些遺留的痕跡。
黃埔公園存留著兩個涼亭及牛傍山上中正樓遺留的樓房地基、階磚還依稀可辨舊日的痕跡。當年孫中山先生來黃埔進行革命活動,多次落腳在黃埔公園,他曾在這裡發表了著名的護法演說,並在這裡舉行大元帥受印禮,黃埔公園在革命歷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公里中的中正樓也將作為長洲的主要旅遊景點。
第十景:濟深公園舊痕難尋
也是軍校四座公園之一,位於島上中部的平崗上。當年,這裡地勢高昂,林茂景幽,古木參天,氣象恢宏,是蔣介石為拉攏軍校副校長李濟深而命名。但如今濟深公園早已面貌全非,除只存有一亭和兩個水泥豎架外,其餘已是舊痕難尋了。一亭是敬思亭,據考證當時是對師生進行反共思想感化的地方,另外兩個空架據說是為了建「迎日亭」和「愛晚亭」,只建了框架就了停下來;但也有說是有意造成這樣,用以祭祀天地用,但具體是用來做什麼的,現在也無人說得清。
上一篇:走進廣州(五) 大學城
下一篇:走入廣西(一) 南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