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8 04:54:37 旺伯

新化大坑步道聖公媽廟供奉石頭觀音觀者嘖嘖稱奇


 【民進新聞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小廟立於荒郊野外,供奉的神明除平埔族阿立祖和石頭自然風化而成的石觀音,正好為在新化大坑步道據高點,平時除有健行者祈求平安,更是當地人信仰中心之一,而香火鼎盛,因而應驗古時傳頌至今「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新化區從虎頭埤風景區為起點的南169線道,再經左鎮區、南化區、玉井區及楠西區,沿途雖然大小廟林立,比較知名的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一貫道,還有神壇、阿立祖小廟及不知名的修道院,經統計約有上千間。
 在這條有「宗教路」稱呼的南169線道旁,在位於新化大坑步道據高點有一間小廟聖公媽廟,廟內除供奉有主神土地公,但在左邊還擺放有一個花瓶,象徵代表平埔族阿立祖神位,另,在右邊最特別是供奉一尊由石頭自然風化形成,被當地人崇敬有加的石頭觀音。
 據當地住民指出,從南169線道為起點,由北邊往斜向坡上行的新化大坑步道,位於步道據高點地名為「崩埤崎」,因為視野佳,如果眺望東西南北,就能將數公里遠的山光美景,盡收眼廉,而被視為好地理,當地人特別在現場興建一間小廟聖公媽廟,作為平時祈求平安和心靈寄託所在。
 聖公媽廟最特殊是,原為台灣早期住民平埔族人所供奉的阿立祖神位,但在漢人進入開發後,將原只利用大石塊堆砌而成的小廟,只能容下代表阿立祖神的花瓶,改建成約7公尺高小廟,又增供一尊被民間流傳具有庇護平安的土地公,但不知何時又被請入一尊,由一塊小石頭自然風化形成的石頭觀音。
 聖公媽廟的石頭觀音,雖然高約3公分左右,因為長期遭受風雨侵蝕,外觀狀似有頭有身,在頸部處還自然出現一條環繞頸部的項鍊,這座山峰小廟雖然廟小,如逢有惡劣氣候,也成為途經健行者避風雨的好地方,所以知名度不亞於大寺廟。